香港

18歲的他和她,如何與老師談論「港獨」

當港獨思潮走入中學校園,老師說:「一所真實的學校,不應該有『避教』和禁區」,於是,我們記下了他和她的認真爭辯。

特約撰稿人 睦憧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9-21

「支持獨立是人的天性,你都不想你個人事務受別人干預,去到社會層面,同一族群的事務也不想另一族群干預和插手。一國兩制現時失效,所以我們要捨棄現時這個制度,進一步爭取港獨。」18歲的何啟亮身穿黑色上衣,衣服上印著 “Hong Kong Independence”,清晰表達他支持香港獨立的立場。

坐他對面的同學、同為18歲的李穎荷並不認同,她直言港獨實際上行不通。「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很難做到自給自足,即使做得到,仍有很多方面要依靠中國大陸所謂『關照』香港,」她說,更現實的是,「中國講明沒有機會讓你獨立,如果這樣去做,是很難去獨立到。」

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很難做到自給自足,即使做得到,仍有很多方面要依靠中國大陸所謂『關照』香港。

李穎荷

李穎荷與何啟亮在中學同窗六年。目前,李穎荷在修讀中六,何啟亮則剛離開中學校園升讀大學。對近來輿論熱議的港獨問題,這兩位同窗好友持相反政見。

9月16日,中秋節翌日假期,端傳媒邀請二人來到他們的中學通識科老師方景樂家中聚會。老師準備了月餅和咖啡,兩名學生分坐長枱兩邊,老師夾在俗稱「主席位」的中間,一枱三人談起港獨來。兩個年輕人政見南轅北轍。李穎荷認為港獨難,何啟亮禁不住反駁:「他禁止我們,不代表我們不能做,我不會放這政權在眼內,講抗爭當然不會考慮政權的感受,否則這叫做戲。」

我不會放這政權在眼內,講抗爭當然不會考慮政權的感受,否則這叫做戲。

何啟亮

「可能中國政府在你流完血時,都不會給你一個好的制度,甚至是會更加收緊你。我覺得現在未搏得過。」李穎荷則對眼前的好友道出這一句。

剛升讀大學的何啟亮身穿寫上「Hong Kong Independence」(香港獨立)黑色上衣。
剛升讀大學的何啟亮身穿寫上「Hong Kong Independence」(香港獨立)黑色上衣。

同路人各走一方

在香港,熱衷討論港獨問題的年輕人並不只他倆。過去一年,香港前途問題備受關注,由民族自決講到香港獨立;由小範圍討論演變成八月初的大型港獨集會。

之後,包括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以及香港民族黨的陳浩天等人,均因提倡香港獨立等議題,報名參選立法會後被當局取消參選資格。

新學期伊始,港獨的風眼亦吹到校園。今年4月新成立的學生組織「學生動源」,主張在學界宣揚港獨理念,他們呼籲各中學的學生在校內成立本土關注組,在學校宣傳香港獨立議題。根據學生動源的資料,截至9月11日,有40間中學響應呼籲成立本土關注組。

香港民族黨亦推行「中學政治啟蒙計劃」,以校外派傳單等方式,向學生提供港獨資料。該黨稱,有來自約80間中學的過百名學生加入。

事件觸動香港政府及部分教育界人士神經,政府多次表明港獨違反《基本法》,校內並沒討論空間,老師鼓吹港獨更可能被取消註冊資格。

李穎荷與何啟亮自小關心政治。中二那年,他們加入學校的公民教育小組,從此結緣,同為校報奔波。2012年,教育局推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被斥「洗腦」,觸發多天佔據政府總部外公民廣場的集會,二人也曾經多次結伴於放學後到場靜坐抗議。

兩年後的2014年,香港爆發了雨傘運動,何啟亮主要到佔領區支援,李穎荷則在校內向同學講解人大「八三一」方案,放學後再到佔領區與何啟亮回顧大家一整天的工作。

曾經的「同路人」,這一年卻因為港獨議題,在政治理念上各走一方。

李穎荷在香港土生土長,從小就認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使近年社會上響起自決甚至獨立的聲音,她仍然相信,切實執行一國兩制方是延續香港發展的上策。

「如果共產黨能給我們民主,有我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可以給我們選自己的特首,讓我們修改基本法至適合香港的一套,始終中國都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個有些微中國人身分認同的人,都會想留下來。」李穎荷肯定地說。

情感上不甘於與中國有連繫,不同的事件,中國及中國人給普世的印象都不好。

何啟亮

「我不會奢望香港的政治環境或事務,會由中國去賜予給我們。」聽罷,同樣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何啟亮急不及待回應。

他認為,內地人來港搶學位、奶粉、孕婦產子的床位等,令香港人的生活大受影響。由這點開始,他一步步走向支持港獨,甚至認為「中國人」等同「羞恥」:「情感上不甘於與中國有連繫,不同的事件,中國及中國人給普世的印象都不好。」

「羞恥感⋯⋯怎說好呢?」李穎荷停頓了一會。「中國為何名聲那麼差,因為有一群人真的在不太好的教育基礎下才會做一些沒修養的事,這一輩人可能有些人是如此,但下一輩如果可以教育得好的,便可以像香港般。」自稱是中國香港人的李穎荷續道,「中國其實很大,除了一些人令人覺得羞恥,其國土和自然環境都很美,我們可以以此引以為傲,是我的家鄉,不會只因『中國人』而羞恥,反而會有些自豪。」

中國國土和自然環境都很美,我們可以以此引以為傲,是我的家鄉,不會只因『中國人』而羞恥,反而會有些自豪。

李穎荷

「當然中國會有好事,壯麗河山、歷史古跡⋯⋯」何啟亮反駁,「但我選擇以香港人身分,割裂中國人的身分,也犧牲了中國的好的東西,但我不會因為這些好,而選擇性地包容她的不好。」

18歲的中六學生李穎荷。
18歲的中六學生李穎荷。

天方夜譚的港獨想像?

社會上支持港獨的論述,大都離不開「革命」、「起義」、「武力」、「暴力」等字眼,對這些有可能帶來大規模傷亡的手段,兩個年輕學生又怎麼看?

何啟亮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中,曾為熱血公民鄭松泰助選。他形容香港現在已是一個「半國家」,而香港要進一步獨立成國,目的就是要做到「港中區隔」。

但要推翻中共專權,何啟亮認為不能再單靠聯署、遊行等正規手段。「正規手段失效,便要用非常規手段,即所謂暴力武力。」何啟亮以猜拳比喻:「你知我出什麼,我出『剪』(剪刀)你出『揼』(石頭),我出『包』(布)你出『剪』,全都擋了,我永遠贏不到你,在這時候我使出『包剪揼』(剪刀石頭布)以外的『必勝』,你想不到我有這一招,我已經贏了。」

然而,現實並非「包剪揼」般簡單。要推翻政權,可能付出的是犧牲,何啟亮對這樣的社會代價又有否心理準備?

我相信一場運動或一場所謂的革命有不同的定位,這個定位也是看你個人有何特質,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爛仔一點,就上前線打過。

何啟亮

「我相信一場運動或一場所謂的革命有不同的定位,這個定位也是看你個人有何特質,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爛仔一點,就上前線打過;如果有些人是天生政治魅力高點、論述能力強點,那就在體制內去爭取支持。」

這時,坐在一旁的老師方景樂忍不住追問:「你自己又是否是爛仔?」

「暫時不回答這個問題⋯⋯」

「是否未有心理準備犧牲自己?」

何啟亮把玩著手上的咖啡匙,思索了五秒後回答:「要犧牲的不一定是性命,可以是其他。」具體是甚麼?他沒有說明。

何啟亮承認,儘管父母接納自己對港獨的主張,但仍然對武力反感,更難接受的是兒子到前線衝鋒陷陣。「他們會叫我不要上去衝,我都是敷衍一下他們,現階段多說理念,之後才說手段⋯⋯」

李穎荷凝神貫注,聽着老師與朋友的對話,始終認為現時未到要流血推翻政府的地步,現時應該做的,是搶救已經失效的一國兩制。

反而,她對獨立的「想像」卻充滿問號:「台灣一個那麼大的地方,軍事上都要依靠美國,那如何防止香港將來成為另一個台灣?可能你現在脫離了中國管治,但又依附美國?」

如何防止香港將來成為另一個台灣?可能你現在脫離了中國管治,但又依附美國?

李穎荷

何啟亮對此倒沒太大猶䂊。他直言軍事上,不論是軍備抑或軍隊訓練,都可能要靠美國等「外國勢力」扶一把,但認為屆時香港是獨立主權國,與其他國家應是「國與國對等的關係」。

至於天然資源及糧食等,何啟亮認為先要由本土解決,例如興建海水化淡廠及復興農業,當資源仍然缺乏時,可以與其他國家公平交易,交易對象亦不會排除中國。

「從來這些議題都是天方夜譚,提出港獨其中一個目的便是擴闊光譜,如果我們牌面仍然是說一國兩制,他就繼續極權。」何啟亮這樣說。

你一言他一語,兩名年輕人坐在桌子兩邊,一米的距離似近還遠,對談結束,兩人始終說服不了對方。

教協理事、中學通識科教師方景樂。
教協理事、中學通識科教師方景樂。

「越禁止越要講」

兩個同窗好友,尚且對港獨持有迥異立場,當這個議題走進校園,又會為學生和老師帶來什麽衝擊?

8月23日,行政長官梁振英指港獨是「是非黑白十分分明的事,沒有任何含糊的地方,學校校長、老師都應該很清晰在同學面前拿個立場。」他其後更多次明言港獨沒有討論空間,鼓勵學校發現有組織在校外宣揚港獨,校方應報警處理,並強調說:「這並不涉及言論自由。」

方景樂執掌教鞭16年,其中10年教中學通識科。他認為教師立場毫不重要,最重要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討論議題。

「正如剛才他們二人的討論,我不用表明我立場,我只是問他們的根據是什麽,以及會達到什麽效果,盡量讓他們自己想,我覺得已經足以演活我們(教師)的角色。」

方景樂解釋,根據現時通識科的教學範疇,如果課堂上要討論港獨議題,可以有兩大方向。一是「法治社會與政治參與」,方景樂會按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等方面,讓學生討論港獨有多大程度能夠落實;二是「香港人身份認同」,他會為學生分類不同身份的組成原因以及相應的政治訴求。

方景樂今年執教中四和中六兩班。他說,中四學生的政治傾向暫時不算明顯,而中六班的35人中,有一、兩個有明顯的港獨主張,仍佔少數。

「通識科老師的責任就在這裏,沒所謂好與不好,我會否因為有學生說自己認同『我是中國人』,我心中會對他有種價值判斷呢?又或者,他說自己只認同『我是香港人』,我又有另一些價值觀在內呢?我不會的,真的不會,我想這是老師的專業守則。」

如果我們每每說有些東西沒有討論空間,客觀效果是什麽?客觀效果就是學生會去鑽那些地方,其實是一個很沒智慧的做法。

通識科老師方景樂

「一所真實的學校,不應該有『避教』和禁區。」他提高聲線,略帶激動地說:「如果我們每每說有些東西沒有討論空間,客觀效果是什麽?客觀效果就是學生會去鑽那些地方,其實是一個很沒智慧的做法。」

旁邊的兩名學生,這時都點頭表示同意。何啟亮坦言,自己正正因為梁振英去年在《施政報告》的引言內,公開批評港大學生刊物《學苑》主張「民族自決」,他才首次接觸此議題,進而支持港獨。

「梁振英妖魔化鼓吹港獨的人,反而激發更多人去留意港獨是什麼一回事。」何啟亮說。

然而目前,香港政府對港獨思潮的壓制手法越來越直接。教育局8月14日書面回覆傳媒時,嚴詞指若有教師鼓吹港獨,須承擔相關責任和後果,包括取消教師註冊資格。

你看到政權對於港獨議題是動真章的。鼓吹任何的政見,我們(老師)當然不會做,根本這樣是有違師道。

通識科老師方景樂

身兼教協理事的方景樂坦言,當上教師16年,從未目睹教育局就單一政治議題拿出取消教師註冊資格的「尚方寶劍」。他眉頭緊皺,語氣激動地說:「你看到政權對於港獨議題是動真章的。鼓吹任何的政見,我們(老師)當然不會做,根本這樣是有違師道,這樣說其實是在洗學生的腦,很難想像有哪個老師會這樣做!」

對於政府的手法,他批評教育局踐踏教師專業,製造白色恐怖。「有些同工Whatsapp說首次教職員會議上,校長提到港獨問題,明言最好不要說,行業內瀰漫了一種寒蟬效應。」方景樂嘆着氣說。

至於如何化解家長疑慮,育有一子一女的方景樂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以家長會形式,向家長解釋校方如何處理爭議性議題,讓他們知道子女在學校接受什麽教育,就好比這次的港獨對談般,一切從溝通和聆聽開始。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何啟亮為化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