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寶可夢的技術,怎麼幫我們裝潢、指路、或者訓練警察?

AR技術讓消費者能藉電腦或手機APP,直接在居家空間實景擺設新家具;在優化消費者體驗之餘,連帶提升了下單成交率。
AR/VR的商業化應用不單單只是一個「青年創業」的項目。事實上它的背後,牽涉到台灣電子產業的一波「產業復興」。
台灣

電腦螢幕裏顯示的是一片夜幕低垂般的暗黑空間,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幾個孩子在這個空間裏或坐或站,等着主角降臨……突然,一襲「紅披風」從空中一躍而下,像一隻鳥一樣落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正是大家等待許久的唐鳳,傳奇的35歲政務委員。

唐鳳如何能夠從天上一躍而下?原來上頭的所有動作和場景,都發生在一處虛擬空間裏。這是台灣公共電視「青春發言人」節目的一次大膽嘗試,透過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VR),讓當時遠在巴黎的唐鳳和攝影棚中的小朋友「共聚一堂」,彼此切磋想法。

換一個場景:美國著名的休閒鞋品牌TOMS以「捐鞋活動」著稱。商家標榜:消費者買一雙鞋,TOMS就送一雙鞋給落後地區兒童。為了達到「以消費促進公益」的目的,TOMS在店面設立VR設備,帶領消費者「身歷其境」,親自到非洲或南美等等落後地區發送鞋子給當地孩童,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善心確實傳送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AR/VR商業化應用

VR,或稱「虛擬實境」技術,是如今當紅的產業。它最早被應用在遊戲,其次是商業行銷,如店面導覽、商品體驗。近來,也開始擴及醫療領域,讓病人穿戴VR裝置,緩解治療過程所帶來的痛苦,或是增強教育學習的互動體驗。

虛擬實境

透過「體感」、「控制器」、「動態偵測」等技術,模擬出逼真的視覺、聽覺感官元素,建立出一個完全虛擬的3D立體空間,讓使用者產生「沉浸式體驗」,彷彿身歷其境到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異的新環境。

另一個和VR同步崛起的技術稱做「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它是建立在現實空間的基礎之上,在現實世界擴增一些虛擬的元素,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寶可夢遊戲。在商業應用上,像是汽車導航,在實體的路面加上虛擬的路線指示,以及房仲業者、建築設計師、家具商開始將素材轉為3D虛擬物件,用來展示成品的未來樣貌。軍警的訓練,同樣可以藉著AR技術而更加近似實戰。

台灣目前就有一個創業團隊「iStaging數位宅妝」,就運用了做出寶可夢的AR技術幫人裝潢房子,是AR/VR商業化應用的成功案例。

「新買的家具跟家裏原有擺設搭嗎?尺寸會不會不合?」這些情境在添購家具時常常困擾着消費者,阻礙買賣雙方的溝通成效與成交率。iStaging透過AR技術讓消費者可以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下載APP,可以直接在居家空間實景擺設想添購的新家具,還可以精準丈量尺寸、任意切換裝潢風格,優化消費者體驗,連帶提升了下單成交率。

iStaging採用「輕資產」的創業方式,將硬體(硬件)交由各大合作廠商製作,專注核心產品與商業模式的整合開發。iStaging在真實居家空間中加入虛擬家具影像的技術服務,以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的服務模式,串聯房仲、室內設計師、家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鏈結,創造垂直整合的新商業模式,加速各條關係線的溝通效率,消費者在家就可以即時賞屋,馬上加入裝潢風格,預見未來家的樣貌,促進房屋成交率。

AR/VR的商業化應用不單單只是一個「青年創業」的項目。事實上它的背後,牽涉到台灣電子產業的一波「產業復興」……矽谷總部的董事總經理Shahi Ghanem預言,「台灣正要進入產業復興期」。軟硬整合的APP2.0時代,正是台灣產業復興的契機。

AR/VR的商業化應用不單單只是一個「青年創業」的項目。事實上它的背後,牽涉到台灣電子產業的一波「產業復興」。

iStaging數位宅妝全球營運副總李易政使用VR專用眼鏡,把裝潢設計構想與居家空間盡收眼底。
iStaging數位宅妝全球營運副總李易政使用VR專用眼鏡,把裝潢設計構想與居家空間盡收眼底。

在APP初興,稱俗稱「APP1.0」的時代,蓬勃興盛的產業是軟體服務,叫車、送餐、遊戲、訂票......每天有成千上百個新APP誕生,台灣新創圈前仆後繼投入開發。

但這時回看台灣的產業,不管是PC或者網絡通訊,即使它曾經在被稱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資訊時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硬體製造基地,但此時變成了一個長年累月的沈重枷鎖。因為這些以製造代工為主的低附加價值產業,突顯了台灣在商業應用思維與創新服務體系的缺乏,因而在廝殺激烈、生命週期短暫的APP創業潮中搶不到戰略位置。

到了今年,「軟硬整合」的APP2.0時代來臨,產生了全球創新創業版圖向東位移的趨勢,全世界的創業心臟矽谷,開始將資源導向台灣,尋求技術、資金、人才三方的合作。

物聯網(IoT)是APP2.0時代全球趨之若鶩的創業題,加上資訊與雲端服務的普及應用,回過頭來帶動了硬體設備的需求,台灣縱然一腳踩在硬體優勢的地位上,另一腳卻找不到落腳處,產業升級的口號從「兩兆雙星」一路喊到「亞洲矽谷」,究竟台灣的產業升級的施力點在哪?如何轉型?

「台矽鏈結」,或許是一個解方。

國際創投美商中經合集團(WI Harper Group)在8月24日舉辦的「矽谷風潮 台灣創造」論壇中,矽谷總部的董事總經理Shahi Ghanem預言,「台灣正要進入產業復興期」。軟硬整合的APP2.0時代,正是台灣產業復興的契機。

關鍵在於,矽谷發展風潮中,五大新興產業都是與台灣長年累積既有的硬體設計、晶圓、ICT、無線通訊等優勢結合,這五個領域分別是人工智慧/機器人、AR/VR、物聯網、程式設計教學,以及數位個人化醫療。

矽谷資源成為台灣產業升級的助力,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朱永光指出,中經合以「橋樑模式」鏈結兩地的創新技術和市場,今年成功募集中經合第八號基金1.75億美元,包括科技部台矽科技基金的4000萬美元,其中30%投資台灣本地,針對早期與擴張期的新興企業投資,可有效帶動台灣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擴散投資效應。

iStaging透過AR技術讓消費者可以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下載APP,可以直接在居家空間實景擺設想添購的新傢俱,還可以精準丈量尺寸、任意切換裝潢風格等。
iStaging透過AR技術讓消費者可以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下載APP,可以直接在居家空間實景擺設想添購的新傢俱,還可以精準丈量尺寸、任意切換裝潢風格等。

內容、平台、載具,三大支點

從國際創投趨勢來看,在2016年,全球創投資金的流動,同時有了「量變」與「質變」。「量變」指的是巨型資金變少且集中化的趨勢,跨國的組合型投資多投注在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獨角獸」上,微型創業的公司在資金的競逐上更為激烈;在質變上,創投的趨勢從軟體走向軟硬整合,尤以AR/VR領域最為盛行。

根據美國著名投資集團高盛預估,VR/AR硬體產值為1100億美元,市場規模達720 億美元,總體規模達1820億美元,後進的AR產值將高於VR,與IoT產值不分軒輊。

Google、Apple、Facebook、HTC、SONY、三星、微軟,從國內外各大企業收購與投入研發人力的配置,都能看到對AR/VR的企圖心,像是Google Glass的失利,造就Google Cardboard的脫胎換骨,試圖用低廉的成本推廣VR的普及率,龐大、待開發的商業應用價值,各大廠都急於找到AR/VR的「殺手級應用」。

「內容」、「平台」、「載具」是支撐AR/VR的三大支點,單次、短期的行銷曝光,或是生命週期短、汰換率高的遊戲產業,兩者都無法有效支撐AR/VR的商業運作,有如曇花一現的耀眼,卻無法找到長期的獲利模式,就是因為缺少了「內容」與「平台」的力道支撐。

到了今年,AR/VR開始有了令人眼睛一亮的展現。AR/VR領域進攻了房產業的剛性需求,串聯房地產、室內裝潢、家具飾品的垂直市場,創造產業鏈的綜效產值。2025年,VR應用在房地產的擴散產值將高達26億美元。

前文提到的iStaging的成功即來自台灣矽谷的鏈結合作,包括人才、資金、技術面向,AR/VR的核心技術開發自工研院,與矽谷對接技術合作,在人才上,擁有50多位的跨國團隊,資金有了台矽基金的資源挹注,加上母產品核心的客戶訂閱服務費、抽佣制的商業模式,讓iStaging甫創業就持續獲利,打破了「軟體創業一定燒錢」的經驗。

iStaging數位宅妝全球營運副總李易政指出,「輕資產創業」來自於沒有庫存的壓力,iStaging賣的是技術與服務,硬體交給合作夥伴完成。他觀察,在AR/VR產業,硬體仍然是獲利大宗,約佔有30~40%的獲利,但仍受限於規模效應,「贏者通拿」的局面是硬體製造的宿命。

矽谷的成功不是利基於有形的實質條件,而是鼓勵冒險犯錯的「矽谷精神」。「想要copy矽谷一定失敗!」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認為,應該想的是「台灣如何能成功?」

硬體代工產業有着「老三現象」,只有前三大企業會獲利,其他家毫無機會,只要良率達到一定標準,比的就是價格戰,沒有市場利基可言,只要對手一推出價格更低的同質產品,霸主立即易位。

因此,硬體應該視為「輔助角色」,核心還是服務與消費體驗,iStaging運用AR/VR技術,建構「內容、平台、裝置」三大面向的完備,創造新商業服務模式,走出有別於代工的新路,成為台灣軟硬整合轉型的領頭羊。

台灣在硬體領域的深耕累積,在矽谷當前的發展風潮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地位,台灣創業家從矽谷五大新興產業中發想創業題,用軟硬整合的服務體系,創造新興垂直整合市場,加上國際創投的資源挹注,積聚足夠的資源發展成具商業價值的產業平台,透過台矽鏈結,台灣不當亞洲矽谷也能擁有主導權,逐步攻佔國際市場。

矽谷,是全球創業家的夢想基地,每天源源不絕地產出尖端技術、創新服務,引領着全球創新創業風潮,各地的城市改造也紛紛以矽谷為目標,但即使是紐約想當矽谷第二,也失敗收場。歸根究柢,矽谷的成功不是利基於有形的實質條件,而是鼓勵冒險犯錯的「矽谷精神」。

「想要copy矽谷一定失敗!」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認為,應該想的是「台灣如何能成功?」

台灣目前就有一個創業團隊「iStaging數位宅妝」,就運用了做出寶可夢的AR技術幫人裝璜房子,是AR/VR商業化應用的成功案例。
台灣目前就有一個創業團隊「iStaging數位宅妝」,就運用了做出寶可夢的AR技術幫人裝璜房子,是AR/VR商業化應用的成功案例。

檢視行政院推出「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在9月8日拍板通過113億台幣(約27.5億港幣/3.5億美元/23.6億人民幣)預算,試圖建立以物聯網創新為主體的生態圈。以推動方案中的五大關鍵量化指標為例,「占全球物聯網經濟規模5%、新創事業成功或研發中心100家、成立3家國際級系統整合公司、兩家國際級廠商在台投資、建立一個虛擬教學學院。」仍然看出「成功思維」掛帥的情結,還有擺脫不了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僵化窠臼。

以國家力量推動新創事業,一直以來有着根深柢固的矛盾衝突,原因在於,政績永遠是以成功定英雄,但新創卻是以失敗為勳章。如何從鼓勵失敗中找到成功的路,應是政府單位更需要反思的重點。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