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三度求購後,拜耳660億美元拿下孟山都

刊登於 2016-09-15

拜耳藥廠位於德國勒沃庫森公司總部。
1863年成立的拜耳藥廠,歷史上曾發明阿司匹林和海洛因。

三度發起收購後,德國生物製藥巨頭拜耳(Bayer AG)於9月14日宣布,與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達成併購協議:拜耳將以每股128美元、加上債務後合計6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孟山都。

這一天價收購將使得兩家公司合併為全球最大的農業化學品和種子供應商。這是德國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也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一起併購。這起交易預計將於2017年底前完成,若交易被反壟斷機構駁回,拜耳將向孟山都支付高達20億美元的「分手費」。拜耳稱,「這說明我們對獲得監管批准有志在必得的信心。」

併購交易符合拜耳成為專注於農業化工、藥物和非處方藥的綜合型生命科學公司的策略。

拜耳首席執行官 Werner Baumann

總部設在德國利華古遜(Leverkusen)的拜耳集團是全球醫藥保健、作物營養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其在75個國家擁有300多家附屬公司。孟山都則是全球種子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一家以轉基因作物著稱的公司。拜耳表示,從地理分布和產品內容來看,與孟山都的合併將起到互為補充的效果。

拜耳在此之前已兩度向孟山都提出收購要約,但均未被接受。5月23日,拜耳提出以每股122美元、累計620億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孟山都;次日,孟山都以「不完整且報價過低」為由,拒絕了拜耳的收購要約,但表示歡迎「持續和有建設性的對話」。6月10日,拜耳再度提出收購,同時要求對孟山都進行財務查核,以便考慮是否調高收購價;但孟山都仍以價格過低為由拒絕,並堅持拜耳先調高收購價才考慮接受查核。

直到9月14日,拜耳和孟山都終於宣布已簽署最終併購協議。拜耳在聲明中表示,本次併購意在與孟山都「聯手引領全球農業」,通過融合兩家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研發平台,發展應用數碼農業(Digital Agriculture)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組合,即利用遙感、衞星定位、自動化等技術改善從採購到收穫的農產品產業鏈。

不過,圍繞這起天價併購案的批判和質疑一直不斷。德國媒體指出,孟山都多年來在歐洲因為其基因改造產品而面對質疑,還生產被懷疑存在致癌可能性的化學除草劑,這令消費者和環保組織心存芥蒂。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教授 Jennifer Clapp 則指出,這類企業併購後,可能會壟斷抬價,讓農民生產成本提高;他們還將擁有更強的政治遊說能力,推動有利大型農企業的法規,威脅小農空間等。

75 %
德國巴斯夫(BASF)與拜耳 (Bayer)、瑞士先正達 (Syngenta)、美國孟山都(Monsanto)、陶氏化工 (Dow)與杜邦 (DuPont)這六大巨頭,總共掌握了全球75%的農藥市場以及63%的種籽市場。

聲音

拜耳併購孟山都案,凸顯出全球糧食體系、農企業,與環境團體間的弔詭。一方面,孟山都等農企業雖以增加糧食生產、餵養全球人口,作為企業擴張的理由;但孟山都會陷入今日困境,一部分正是因為全球糧食生產過剩,糧價下跌所致。這顯示了糧食增產和農企業利益間存在衝突關係。而另一方面,全球社運人士努力下,成功打擊孟山都的形象和財務;但這表面上的勝利,卻也讓拜耳有機可趁,並可能創造出更龐大的壟斷型農企業。換言之,在市場的複雜作用下、農企業與環境/小農團體間的消長變化並非線性,也非任何一方可以輕易左右。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賴慧玲

拜耳公司

拜耳公司是一家製藥及化工跨國集團,1863年成立於德國。拜耳公司的重大醫藥發明包括阿司匹林、海洛因、美沙酮、百浪多息、芥子毒氣、塔崩、環丙沙星、伐地那非、聚氨酯、聚碳酸酯、蘇拉明、巴拉松及殘殺威等。2014年5月6日拜耳斥資142億美元收購默克藥廠旗下消費者醫療保健業務,其中包括抗過敏藥物開瑞坦(Claritin)和鼻血管收縮藥阿氟林(Afrin)。目前拜耳公司是德國股票指數 DAX 的成分公司。(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路透社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