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行政院宣布將任命35歲的國際知名駭客唐鳳,擔任政務委員。她從中學時不適應體制、被霸凌的過往,透過自學成長的傳奇歷程,一時傳為美談。她的母親當年辭去工作,陪孩子對抗體制壓力的決定,也讓不少家長驚嘆。許多親子教養文章開始以「如果你有像唐鳳這樣的孩子」為題,而「自學」更成為熱門關鍵詞。當我閱讀唐鳳的故事時,十分佩服他父母的開明與勇氣,更為他們孩子傑出的成就感到高興。
教養問題背後的階級
然而,就媒體充斥著唐鳳故事的那幾天,我卻忽然想起居家附近某個車行騎樓的嬰兒床,以及上頭被粉塵染灰的布娃娃和奶瓶。我常見到那個小嬰兒坐在那玩耍。車行老闆天冷了加個罩子,大熱天就夾個風扇;無論環境多吵雜,這孩子總是睡得安穩。
我也想起自己女兒剛出生沒多久時,我為了到底要用哪種育兒法煩惱,便常常趁著打預防針問醫生。有次我問醫生,到底該不該讓小孩有自己房間訓練她獨自睡覺時,醫生回話 : 「以現在台北的房價,有多少年輕父母,能有多餘房間煩惱你這個問題? 」醫生讓我忽然看見 : 許多我們視為平常的教養問題背後,其實存在著「階級」。很多問題,只有中產階級以上的父母有資格來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