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全球首批自動駕駛的士在新加坡正式上路。試運營車輛由初創公司 nuTonomy 開發,之前已在新加坡障礙訓練場通過相關測試,現取得許可得以繼續在商業園區進行公路實測。該公司計劃未來能新增數千部自動駕駛的士,正式展開商業營運。
目前,該服務還處於試運營階段,僅提供6輛自動駕駛車輛用於的士服務,nuTonomy透露在今年年底將增至12輛。而其運營範圍也將被限制在面積2.5平方英里(約合6.47平方公里)的緯壹科技城(One-North)及周邊住宅區內,乘客也只能在指定位置上下車。
參與測試的乘客須事先提交申請,收到nuTonomy的邀請後,才能試用該服務。nuTonomy公司表示,已有數十位用戶獲取試乘資格,並計劃在未來數月內將該名單增至上千人。獲邀乘客將可通過智能手機預約自動駕駛的士,試運營初期該服務將免費提供。
參與測試車輛改裝自兩款電動轎車:雷諾(Renault)Zoe和三菱(Mitsubishi)i-MiEV。每輛改裝車的車頂將配置1個激光雷達,用於進行360度無盲區掃描,另有兩個攝像頭安置於儀表盤上方,用於探測障礙和檢測紅綠燈的變化。車輛行駛期間,司機位置將坐着經過專業培訓的真人駕駛員,副駕駛位置則會安排1名隨車工程師,共同防範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nuTonomy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arl Iagnemma表示,公司對試運營期限的長短持開放態度,但最終將啟動收費服務,並增加更多的上下客地點。Iagnemma還表示,該公司將在其他亞洲、歐洲和美國城市測試類似服務,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這種服務可以將新加坡的士數量減少60%,這是影響新加坡政府的1個重要因素。起初是我們申請去那裏測試,後來變成他們邀請我們去測試。
nuTonomy公司目前擁有50名員工,在新加坡和美國麻省設有辦事處。公司由Iagnemma和Emilio Frazzoli於2013年聯合創立,兩人均出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曾為美國國防部研製機器人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nuTonomy表示,其管理無人駕駛車隊的算法源於創始人之前的工作經歷,他們曾為美軍開發過協調無人機機群的類似技術,聲稱此算法能利用最少數量的車輛解決民眾出行需求,從而緩解交通擁堵,減少尾氣排放。
Iagnemma表示,新加坡是個理想的測試地區,它具有穩定的氣候、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願意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而且作為一個內陸島,新加坡正在尋找非傳統的方式來發展經濟,政府對於類似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態度非常包容。
雖然包括Google在內的多家大公司已在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有一段時間,但nuTonomy強調他們才是第一個向公眾提供自動駕駛運輸服務的公司,比此前宣布將於8月底在美國匹茲堡(Pittsburgh)試運營自動駕駛的士服務的叫車平台Uber還要更早。
聲音
當許多汽車從公路上消失時,就創造了很多的可能性,您可以修建更小的道路,您可以創建更小的停車場。我認為這將改變人們與城市進行互動的方式。
我們面臨着土地和人工的壓力,我們希望利用自動駕駛技術克服這些制約因素,引進可能給新加坡公共交通帶來變革性改善的新模式。
就像有一個幽靈在開車似的……我用肉眼看不到,汽車卻能察覺到,所以我可以信任這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