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再啟動國企員工持股試點,但小心翼翼的步伐能拯救國企嗎?

刊登於 2016-08-19

國資委、財政部和証監會三部委聯合發布國企員工持股試點指導意見。
中國再啟動國企員工持股試點,但步伐極其謹慎。

國企員工持股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中最敏感的部分,如今終於迎來突破。8月18日,中國三大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意見》),試圖藉此來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企業活力,更為深陷泥潭的中國國企闖出一條新路。但評論者認為,此次試點的步伐極其謹慎,顯然是在提防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為什麼要有這個改革?

企業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其實在香港、在美國、以及中國私營企業中都極為常見,即允許員工購買公司部分股權,這通常被視為一種長期的績效獎勵計劃。這一方案下,員工將能參與到公司決策,並能分享紅利。

而中國的國有企業其實也曾有類似計劃。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逐步實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大批國有企業通過全員控股、管理層控股的方式,轉變為股份合作制企業。但這一過程中,因為監管不到位,出現了嚴重的壓低股價等利益輸送現象,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因此這一方案在1998年被叫停。

但到了2013年的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國企改革再次被列為當屆政府的重要目標。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企已經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轉型。例如2016年4月、5月,雖然私營工業開始復甦,但完全被國有工業增加值的負增長抵消。而政府又已預測中國經濟將維持L型的發展模型,在這一背景下,國企亟待改革,調研超過三年的國企員工持股計劃,也就適時推出了。

在當前經濟下行、國企經營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推動央企員工持股對改革脫困、企業降成本、激發企業活力會起到積極作用,是非常好的改革措施。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

本次改革的內容和特點是什麼?

上文提到,90年代國企員工持股的最大弊端就是國有資產流失,不少人甚至因此鋃鐺入獄。因此,本次《意見》可謂小心翼翼,財新網直白地點評為「改革力度不大、未達業內預期」。

是次《意見》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國資委)、財政部和證件委聯合發布。其對員工持股計劃的總體原則、開展條件、員工入股及股權管理的細則做出了規定。「小心翼翼」的地方體現在以下幾點:

  1. 限制了試點範圍。僅限資產規模不大、從業人員不多、管理層技術、業務種類較為單一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壟斷地位的國企不能參與。

  2. 骨幹持股而不是全員持股。也不是平均持股、管理層持股,而是支持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業務崗位人員持股。政府任命的國企負責人、外部董事都不能參與。而且一旦離職,要在12個月內完成股權轉移。

  3. 持股總量有限制。員工持股總量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不高於的1%,所以是持股而不是控股。

  4. 貨幣出資。必須是員工真金白銀購買,必須是增資擴股、出資新設,不能像私企一樣,當作花紅或者福利來贈送。而入股價格也不能低於每股淨資產的評估值。持股員工可以個人名義直接持股,也可通過持股平台持有股權。但通過資產管理計畫方式持股的,不得使用杠杆融資。

  5. 股權流轉的鎖定期不少於36個月。期滿後,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每年可轉讓股份不得高於所持股份總數的25%。

本次改革的後續如何?

按照《要求》,本次試點從今年開始,到2018年年底做階段性總結。雖然官方寄予厚望,但市場對此反饋並不十分熱烈,恆生國企指數8月19日收盤時下跌0.4%。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告訴第一財經:「部分內容還顯得趨於保守。員工持股已經實行了近二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改革的步伐可以繼續加快。」

但有國資委負責人表示,員工持股改革,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不是一項單一的、孤立的改革政策。這一試點,將與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其他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需要統籌推進。2014年底,中國成立了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掛帥的國企改革領導小組,並相繼推行了「國企改革頂層設計1+N方案」。

15.5
2014年,中國首次公開全國有15.5萬戶的國有企業,佔企業總數的1%不到,但資產總額達到104.1萬億人民幣,超過資產總量的30%。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1+N方案

這是指中國國企改革的整體規劃。頂層設計方案中的1為《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N包括34項檔,包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與分類》、《關於國有企業佈局與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設立的改革方案》、《剝離企業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指導意見》、《規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國有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等。(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第一財經財新網人民日報俠客島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