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國際特赦組織:敘利亞內戰以來,逾1.7萬人死於政府監獄

刊登於 2016-08-18

敘利亞北部阿勒頗,一名男子展示背部遭受酷刑的痕跡。
在敘利亞北部城鎮阿勒頗,一名曾遭政府軍拘留的男子展示背部因受酷刑而留下的傷痕。

8月17日,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發表人權報告,指敘利亞內戰自2011年爆發以來,政府監獄的獄警會對被拘留者施以毆打、強姦等暴行。報告指出,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據統計有17723人在政府監獄受到非人虐待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10人死亡。然而,敘利亞政府堅決否認相關指控。

我們被當作動物一樣受到非人的虐待。我沒有見到任何人,我只看到血流成河。

倖存者、律師 Samer

報告指,獄警會用金屬棍棒和電纜毆打被拘留者,而新的被拘留者都要經歷「安全檢查」,其中男獄警通常會對女性被拘留者施以性侵犯。被拘留者私底下形容這種虐待為儀式、甚至「歡迎派對」。

此外,被拘留者往往無法接受醫療救治,水、食物和衛生設施都受到嚴格限制,例如僅在飯後有1分鐘的洗澡時間。而在監禁期間,除了家人和律師,被拘留者一律禁止與外界有任何聯繫。

國際特赦組織花6個月進行相關研究調查,期間採訪了65名在敘利亞內戰時曾遭監禁的倖存者。其中大部分訪談在土耳其南部進行,還有少部分採訪則通過電話或電子通訊設備在歐洲、美國等地進行。

受訪的65名倖存者,包含54名男性和11名女性,戰前從事律師、教師、學者、學生、工程師、商人等職業,其中1人被捕時還未滿18歲。受訪者當中,有5人被捕時原為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另外2人則被指參與支持反對派武裝組織的軍事行動,但其餘受訪者,都是完全沒有參與任何軍事活動的平民。

國際特赦組織中東及北非項目總監 Philip Luther 批評,敘利亞政府使用酷刑作為摧毀反對者的方式:「如今,敘利亞政府已經直接對被懷疑是反政府的平民有系統地施以暴行,並犯下反人道主義的罪行。」

Luther 呼籲國際社會將阻止敘利亞政府的虐待行徑提上相關議程的首位,尤其是共同主導與敘利亞各方舉行和平談判的俄羅斯和美國。Luther 希望藉由國際社會施加壓力,能迫使敘利亞當局停止使用酷刑。

當你被抓上車的時候,你就消失了。你將不會知道外面世界發生了什麼,而這個世界也將對你一無所知。

一位倖存者向獨立報表示

據 BBC 報導,早在今年2月,聯合國人權委員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亦曾發表報告,指控敘利亞政府將「滅絕」上千名被拘留者作為國家政策;被拘留者不僅會因被毆打致死,還會因為缺少食物、水和醫療救治而死亡。報告又指,內戰中的敘利亞政府與反政府武裝組織雙方,都有犯下戰爭罪行的嫌疑。

自敘利亞內戰於2011年全面爆發以來,據統計已有逾25萬人失去性命,46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近幾週,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頗(Allepo)的戰況則愈趨激烈,多方激戰令約200萬名平民受困於城內,處於斷水、斷電、缺糧的緊迫狀態;而礙於戰況,國際組織難以運送救援物資入城。

1100 萬人
至2016年1月,敘利亞內戰已導致1100萬人流離失所,相當於戰前一半人口;國內仍有135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救援。

聲音

當我躺在地上的時候,他們(獄警)肆意毆打我、用軍靴踢我,直到我昏迷過去……醒來後,我身上所有部位有着無法言喻的痛感,我甚至無法判斷自己是否被強姦了。

倖存者 Umm Omar 描述被囚禁在阿勒頗(Aleppo)政府監獄時的遭遇

其中一名守衛肆意接觸我的身體,強迫我去撫摸他。我開始哭泣、尖叫,但我的手被綁住了,他一直試圖侵犯我,我的反抗使他更為惱怒。第二天午餐時間他返回找我,不停毆打我的臉部和頭部,直至頭破血流。後來經過一名醫生診斷,我喪失了七成聽力。

倖存者 Bayan 描述被囚禁在阿勒頗(Aleppo)政府監獄時的遭遇

這些折磨帶來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剝奪你的尊嚴,它使人類支離破碎。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但就這麼發生了。

倖存者、律師 Samer

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01月26日開始,於03月15日升級,隨後演變成武裝衝突,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敘利亞實行一黨制,緊急狀態法賦予該國安全部隊以極大的逮捕和監禁的權力,宗教衝突不斷,貪腐嚴重,人權狀況堪憂等眾多問題被認為是敘利亞內戰產生的背景。敘利亞政府軍得到了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利比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大多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資料來自維基百科、BBC)

來源:BBC半島電視台獨立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