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國防部在8月16日證實,俄方軍機當日首次從伊朗西部的哈馬丹( Hamedan)軍事基地起飛,對阿勒頗(Aleppo)、伊得利卜(Idlib)及代爾祖爾(Dayr az Zawr)等敘利亞地區的目標發動空襲,摧毁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及「敘利亞征戰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前稱:努斯拉陣線)的多個軍火庫、指揮中心和訓練營地,並炸死「相當數量」的恐怖分子。
這是俄羅斯自去年9月介入敘利亞戰爭、支援敘國政府打擊反對派武裝及恐怖組織以來,首次從第三國起飛發動空襲。另外,這也是伊朗自1979年革命後,首次允許外國部隊進駐。
據報導,參與這輪空襲的俄方軍機包括「蘇—34」(Su-34)及「圖—22M3」(Tu-22M3)轟炸機。此前,由於敘利亞政府軍基地的跑道太短,俄方長程轟炸機無法升降,只能從俄羅斯南部的Mozdok起飛,前往敘利亞執行空襲任務。
但在借用伊朗基地後,飛往敘利亞各省的途程僅約700公里,較過往可節省約60%飛行時間,並可滅少載油量、增加載彈量。分析指,相關部署可令俄軍戰鬥力提升兩倍;同時,與伊朗加強軍事合作,亦能提升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與美國競爭。
就在15日,俄羅斯總統中東事務特使Mikhail Bogdanov到訪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官員商討加強合作以應對敘利亞局勢。此前,俄羅斯和伊朗已達成軍售協議,俄方將在年內向伊朗供應防空導彈系統。
相關部署有利於縮短飛行時間和成本,以及如俄方所指,能提升空襲的效率。顯然,這是一個軍事戰略決定。但這也是一個公關舉動,對外界說明了俄羅斯和伊朗有足夠的戰略聯繫,能在敘利亞戰場上緊密合作。
以美國為首聯軍的發言人表示,俄軍在這輪空襲前已通報聯軍,並強調相關空襲沒有影響聯軍在敘利亞及伊拉克打擊 IS 的行動。
美國國務院則表示,對俄軍借用伊朗基地「感到遺憾、但不感意外」。國務院發言人Mark Toner 強調,俄羅斯與伊朗加強合作,未必會影響美國與俄羅斯協商共同打擊 IS,但重申美俄目前尚未落實任何協議。
15日,俄羅斯國防部長 Sergei Shoigu 曾公開表示,俄羅斯與美國已經接近達成協議,合作打擊盤踞於敘利亞阿勒頗的恐怖組織。阿勒頗近幾週以來戰況加劇,交戰多方包括敘國政府軍、反對派武裝、庫爾德族游擊隊、以至 IS 等恐怖組織。據報導,目前有約200萬平民被困於阿勒頗城內,並處於斷水、斷電、缺糧等緊急狀態。外界期望,美俄聯手能對阿勒頗解圍,或至少令國際人道組織能帶物資入城,並對城內居民提供治療。
聲音
我們正一步一步邁向達成計劃。我所指的,只限於在阿勒頗戰事上的合作。這會令我們真正開始合作戰鬥,將和平帶給當地人民,讓他們能脫離那片問題土地、重返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