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國計劃取消將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的資助禁令,然後呢?

刊登於 2016-08-09

美國解除人獸雜交基因研究禁令。圖為研究室人員正處理血液樣本。
美國將解除人獸細胞嵌合體(Chimera)研究禁令。

將一類物種的細胞注入另一物種的胚胎後形成的混合物種,被稱為嵌合體(Chimera)。由於可能損害動物福利、可能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造成不可預知後果等原因,這一研究方式一直備受爭議;而進一步將人類幹細胞(Stem cell)注入動物體內、形成人獸嵌合體,更被視為倫理禁忌。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曾宣布暫停資助涉及「人與非人動物嵌合體」的研究。然而,資助禁令並未阻止部分科研人員繼續相關研究。

在去年11月 NIH 召開的研討會上,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提供了部分未公開數據,包括十餘個注入人體細胞的豬胚胎,而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則提供了一個62天的豬胚胎的照片,顯示人體細胞似乎改變了它的眼部先天性缺陷。重新檢視相關研究與動物福利問題後,NIH 計劃取消這項禁令。根據發表在 NIH 官方博客的提議,NIH 將有30天時間聽取學界與公眾意見。若一切順利,NIH 將於2017年1月重啟針對這一領域的研究資助。

若重啟資助,NIH 將設立專門的顧問委員會,負責審核資助內容。目前的資助方向包括兩類實驗:第一類實驗以猩猩和猴子等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為對象,科學家將在動物胚胎細胞分化出器官後,植入人類幹細胞;第二類實驗則是將人類幹細胞植入除嚙齒類以外的動物,這意味着人類細胞將可能改造動物大腦。

相關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人類疾病,並開發對應藥物。哥倫比亞大學生命倫理學項目主任 Robert Klitzman 認為,NIH 的做法「將為數以百萬計的各類病人帶來巨大幫助」,「如果我們要進行關於精神分裂症、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抑鬱症相關的研究,我們無法用病人的腦細胞來進行分析,我們不可能把一個活人直接開顱。」

Klitzman 同時敦促顧問委員會將相關研究的倫理問題納入監督範圍,「我們一定要避免在研究過程中,某些實驗對象,比如小鼠或猩猩,突然出現人類的特徵。」

不過,將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的想法依然顯得過於大膽和觸犯倫理,可能令動物大腦產生類人思想的第二類實驗尤其引起爭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幹細胞研究員 Paul Knoepfler 認為,「我們對動物的大腦何時會出現類人的思想或意識缺乏認識,因而沒有清晰的分界線。」

紐約醫學院研究員 Stuart Newman 則指出,「這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想想看如果那些豬被改造後有了人腦,它們就會想,為甚麼我們要在它們身上做實驗?……如果是有着動物頭腦和人類身體的物種,然後你可以說,『它們不是人類,我們可以隨便在它們身上做實驗、隨意從它們身上割下器官』。」

「人們總是慢慢地就麻木了。雖然只是剛剛開始,NIH 恐怕也沒有製造『人腦動物』的打算,但是未來可能一髮不可收拾,因為我們的國家沒有一條法律可以禁止這樣的研究。」

聲音

感謝上帝有人看到這類努力中體現出的殘酷和扭曲。動物就沒有感情嗎?我們真的需要將人類的生命延長到超過自然狀態嗎?我們做過的傷害動物的事還不夠多嗎?

紐約時報讀者 agnesb.

科學不會被「道德的」政策阻止。在科學團體的嚴格檢視下公開資助這類研究,好過讓這類研究在鬼鬼祟祟的實驗室裏發黴。幹細胞研究既然已經浮出水面,那就最好將它置於可被觀察和控制的地方。

紐約時報讀者 RLW

當我為能夠延長人類生命的科學進步歡呼時,我忍不住想起動物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確信自己更為高級?是什麼給了我們在任何形式的生命身上做實驗的權力?

紐約時報讀者 Renee

作為同一研究領域的醫生,我強烈感覺到人獸嵌合體的這類應用超出了道德底線。科學的巨大進步讓我們對人類生物學有了許多認識,然而我感覺到,知道得越多我越意識到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多少。某些科學領域的知識進步不足以也不應該用於探索這類放肆的天真。有些反轉結果遠比其他的影響深遠。如果預估錯誤而防衞不足,最後的代價可能是整個人類和這些從未要求參與這一恐怖事業的新的生命形式。

HIV 官網用戶 Theresa Pham

幹細胞

細胞(英語:Stem cell)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的一類細胞。幹細胞存在於所有多細胞組織裏,能經由有絲分裂與分化來分裂成多種的特化細胞,而且可以利用自我更新來提供更多幹細胞。對哺乳動物來說,幹細胞分為兩大類:胚胎幹細胞與成體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取自囊胚裏的內細胞團;而成體幹細胞則來自各式各樣的組織。在成體組織裏,幹細胞與先驅細胞擔任身體的修復系統,補充成體組織。在胚胎發展階段,幹細胞不僅能分化為所有的特化細胞-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胚層,而且能維持新生組織的正常轉移,例如血液、皮膚或腸組織。(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ature紐約時報WiredNIHNew Vision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