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震驚科學界的日本研究員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造假醜聞,近日又有了新的進展。曾於去年1月發表相關研究的英國《自然》(Nature)雜誌,9月24日刊登了兩篇關於該事件的報告指,研究團隊聲稱培育出的「萬能細胞」,即被命名為 STAP 細胞的新型幹細胞,其實並不存在。
STAP 真的存在!
2014年1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及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兩篇重磅論文,聲稱掌握了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新製備方法,可單純通過外界刺激令體細胞轉變為幹細胞,比傳統方法更簡單高效,製備出的幹細胞也有更大的能力範圍。
這一幹細胞領域的「爆炸性突破」,迅速引發全球關注。然而論文發表1個月後,便有人指小保芳晴子的論文圖像存在問題,理化學研究所和《自然》雜誌隨即展開調查。同年4月,研究所調查委員會確認小保芳晴子存在學術不端,她本人隨後也表示同意撤回論文,但一直沒有承認造假。同年7月2日,兩篇論文被從《自然》撤下。
同年8月,小保芳晴子的導師、論文合作者笹井芳樹(Yoshiki Sasai)在研究所內懸樑自盡。兩個月後,早稻田大學宣布撤銷小保芳晴子的博士學位,但給予一年重新提交合格論文保留博士學位的寬限期。關於 STAP 細胞的驗證實驗於去年12月宣告失敗,小保方晴子隨後向研究所請辭。
雖然論文失實已成定論,但科學界仍不清楚那些 STAP 細胞究竟從何而來,也不確定他們的方法是否完全行不通。直到《自然》雜誌最新發表了兩篇報告,才將這兩個問題回答清楚。
其中一篇來自理化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通過對小保方晴子團隊製備的 STAP 細胞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它們與原論文中說明的並不一致,卻與原論文體細胞提供者、山梨大學教授若山照彥實驗室內的胚胎幹細胞一致。這一結論說明 STAP 細胞極可能是最初樣品中混入的幹細胞,而非研究者所說由體細胞轉變而來。
雖然細胞污染是培養中常見的問題,但原論文中的細胞則受到了多次獨立污染。哈佛大學醫學院幹細胞學家 George Daley 表示,「很難把(論文)數據和單次污染或不小心貼錯標籤聯繫起來」。
此外,調查還發現,研究者聲稱利用 STAP 細胞植入實驗鼠體內誘發的畸胎瘤,以及為了確認 STAP 細胞萬能性而培育的特殊實驗鼠,使用的都是原有的胚胎幹細胞。
另一則報告則是關於原研究的可重複性。來自4個國家的7個科研團隊,在各種不同的實驗環境下,對小保方晴子團隊的幹細胞製備過程進行了133次重複,均以失敗告終。其中也包括來自小保方晴子原論文的合作研究者哈佛醫學院。
這些結論意味着,有關 STAP 細胞的研究將告一段落。兩篇報告都希望,隨着這一事件畫下句號,科學界能從中吸取教訓,更謹慎地檢驗自己的發現。
聲音
因我不夠仔細、不夠博學、不夠成熟,招致了諸多質疑,給包括理化學研究所及諸位共同作者在內的許多人添了麻煩,我從心底里感到萬分抱歉。我深切認識到自己難辭其咎,並有進行深刻反省。
我的死和你無關,請一定將 STAP 細胞再現。
11個月的時間,兩篇撤稿,兩項不端,一條人命,一封辭呈,無數議論……只願類似的事件越來越少,真正革命性的科學突破,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