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過去16年,1990年出生的一代人,今年最大已經26歲。這意味着,曾被上一代貼上「奇葩」、「懶惰」、「沒責任心」、「貪玩」、「沒 sense」等標籤的90後們,大部分已經走入社會,開始工作。
最近,顧問公司萬寶華(Manpower Group)的一項調查發現,這一代人「意外」地「勤勉」,幾乎顛覆了長輩對90後的固有看法。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有12%的80後和90後,都認為自己會工作到死,永遠不會退休。
調查訪問了25個國家的1萬9千名80後、90後,也就是1980年至2000年間出生的千禧世代。其中34%的人認為自己會在65到69時才能退休,14%認為自己能在60到64歲就退休。

日本的80後和90後則在25個國家中最為「勤勉」,高達37%的人都覺得自己要永遠工作下去,到死也不會退休。排名第二的則是同樣面臨人口老齡化壓力的中國,不過數字不到第一名的一半,急降到18%。第三位則是希臘,再往後是均為14%的新加坡、加拿大和印度,以及均為12%的意大利、荷蘭、英國和美國。對自己退休情況最樂觀的則是西班牙的年輕人,只有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沒希望退休。
作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超高齡化社會」國家,更多日本年輕人對晚年的經濟狀況焦慮,擔心如果不工作就難以負擔養老。
大部分80後和90後都知道他們將會比他們的上一代和上上代工作更多年。
工作,工作,工作
多項調查顯示,全球80後和90後在目前的工作中,面臨工時長、額外打零工、勞動安全和加班補貼缺乏保障的情況。印度的年輕人工時最長,每週要工作52小時,中國、新加坡和墨西哥則是每週48小時,日本每週46小時。只有澳洲的年輕人能夠做到「朝九晚五×一週五日」,即每週只需工作40小時。
此外,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同時做着兩份以上的工作。在日本,38%的受僱人士沒有全職工作,靠低薪、不穩定、安全不受保障的兼職和零工賺錢。
長工時、低薪和工作壓力導致健康問題,則易引發過勞死。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日本在過去一年中因為過勞死而申請補償的案例達到1456件,創下紀錄。此外,過去4年中,日本越來越多29歲及以下的勞工因工作原因而自殺,整體增加45%,其中女性增加39%。
日本厚生勞動省只承認兩種過勞死,一是因過度勞累而死於心血管疾病,二是因無法承受與工作有關的精神壓力而自殺。日本「過勞死受害者全國辯護律師團」秘書長川人洋志說,政府公布的可能只是實際過勞死數字的十分之一。
在中國,過勞死的情況也日益加重,中國青年報指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平均每天有超過1600人過勞死。日本政府尚且承認過勞死並有補償機制,但中國的勞動保障範疇內至今還沒有「過勞死」的概念,死者家人根本無處索償。

為什麼年輕人必須工作到死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專家索利斯(Mireya Solís)認為,日本社會變革為80後、90後的生活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促使年輕人延長就業年限,對老年生活沒有安全感。
截至今年3月,日本國民過去一年的儲蓄率跌至1.3%,是199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千禧世代一步入就業市場就遭遇全球經濟衰退,和父輩所處的經濟崛起期完全不同,失業率上升,商業週期又快速變化,勞工需要迅速適應新的技能。此外,日本勞動人口自1990年代開始減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社會保障體系面臨嚴重的負擔,年輕人不得不考慮多工作幾年。
香港也面臨類似問題,立法會文件顯示,香港的勞動人口到2018年將達到371萬的峰值,之後不會再上升,只會逐步回落。而香港政府為應對勞動力下降,已經在2015年6月1日延遲了所有新入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文職人員六十五歲才可以退休,紀律部隊六十歲才可以退休。
香港市民對退休也不感樂觀,香港浩洋青年商會今年2月至4月訪問738名成年香港市民,半數認為香港「不適合」及「非常不適合」退休人士居住。有76.8%的受訪者指,先要有足夠的儲蓄,才會選擇退休。
聲音
統計數據和貼在這代人身上的「懶惰」標籤恰恰相反。
物價不斷提高,令他們不斷覺得自己未ready(準備)退休。
「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就像一個魔咒般籠罩在職場人士的頭頂。然而不幸的是,命真的抵出去了,但是錢還沒來得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