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IKEA在12個城市訪問了一萬多人:什麼才是「家」?

家是「老媽煮飯的味道」,是在臥室聽音樂的愜意,是家人之間互動,還是強大的 Wi-Fi 訊號?

端傳媒記者 金其琪

刊登於 2016-07-17

宜家家居(IKEA)的Life at Home年度研究報告,在12個城市訪問了一萬多人,收集他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數據。
宜家家居(IKEA)《家居生活報告》發現,世界各地的人對於「家」的想象非常類似。
  • 你住在什麼樣的房屋裏?
  • 你和誰生活在一起?
  • 你經常搬家嗎? ⋯⋯

宜家家居今年的《家居生活報告》發現,儘管世界各地的人居住環境千差萬別,但他們心中對「家」的想象卻非常類似。

今年4月到5月,調查者們訪問了柏林、倫敦、孟買、紐約、巴黎、上海、斯德哥爾摩、悉尼、多倫多、蘇黎世、馬德里、莫斯科12個城市中18歲到80歲的市民,搜集了12000份問卷,了解他們的家居生活習慣和喜好。

通過問卷調查、訪問和參觀,報告發現空間、物品、關係和地方是構成「家」的四大關鍵元素;真正的家需要提供安全感、舒適感、歸屬感、熟悉感,能讓你就做你自己,同時又感覺到被愛。

這是宜家第三份《家居生活報告》,前兩次分別調查人們早晨如何起床,以及廚房在親友互動中扮演的角色。

有人說家就是心所在之地。但是,是什麼讓一個家可以稱之為家呢?

宜家2016《家居生活報告》

「我媽媽煮飯的味道」

報告第一部分:「空間」,由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組成。

視覺方面,在城市生活的人每天接受大量非自然光,甚至面臨光污染的困擾。報告顯示,18%的人覺得家中燈光太亮。

接受訪問的多數人都提到家中最熟悉的聲音是人聲或是兒童玩耍的聲音。對80後、90後來說,播放音樂似乎更能營造家的氣氛,他们中65% 都會在家中播放音樂,而60歲以上的人只有49%會這樣做;而人們通常選擇在臥室播放音樂,藉此營造一種私密感。也有人播放音樂是為了蓋過噪音——在印度孟買,39%的人都覺得家中太吵。

嗅覺是所有感官中最受忽視但卻對記憶、情緒、感情最有影響的一種。40%的受訪者說家中有某種特殊的氣味。有人說是獨特的香氣,更多人無法清楚描述這種感覺。

味覺和嗅覺類似,使人感到家的某種特殊性。30%的受訪者都認為家和某種特定的食物有關聯性,63%的人會在家煮飯以營造家的感覺。至於家的味道是什麼,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我媽媽煮飯的味道。」

家的感覺來自何處?
家的感覺來自何處?

與人和物建立聯繫,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家的感覺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情感聯繫,這種關係可以發生於我們和家中的物品、同住者甚至鄰居之間。

報告顯示,年輕人尤其容易在物品上投注感情,例如將珍愛的藝術品、設計品擺在家中,擺設傢俱時也更傾注創意。37%的人都會在家中 DIY 小物品,或是修理家具、家電。

他們並不是為修理而修理,而是享受與物品互動、了解物品產生的過程。報告舉例說明這種效果,在一些治療痴呆症的療養院,病人會拿到需要他「照顧」的塑料娃娃,因為通過與物建立聯繫,能減少人的焦慮和進攻性。

家中的物品應該扔掉還是保留?
家中的物品應該扔掉還是保留?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都對物品有一定依戀,會保留家中有紀念價值的的物品。不過,16%的人比較「狠心」,覺得就算是把家裏東西全扔掉換新的也無所謂。東西太多也是煩惱,47%的80後、90後承認,每週都會因為家裏太亂而感到煩惱,36%更曾因此而爭吵。

80後、90後的煩惱
近半80後、90後不滿家中太亂。

比物品更難以替代的是人。48%的人認為,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在家中建立的。但這更多體現在和家人或伴侶同住的人身上,那些出於經濟原因與陌生人合租的人,尤其是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則感覺沒那麼強烈。

Wi-Fi ——我們時代的家居必備

人需要在家中有足夠的個人空間和時間。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都說,如果給他們一小時的空閒,他們寧願選擇自己待着,而不是與別人一起。另外四分之一的人坦承,目前家中沒有足夠的個人空間,更有42%的人覺得在家還不如在外面來得自在,11%的80後、90後更是覺得在公司或是學校,會比在家裏更舒服。

家中的私人空間
家中的私人空間夠嗎?

Wi-Fi 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視,近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Wi-Fi 比客廳、餐廳燈等空間和物品更加能促進家人關係。16%的人會在家中吃飯時上網,80後、90後則更傾向於在廚房使用社交網絡,將自己做菜的照片發給朋友。還有19%的人認為,在網上和朋友保持聯絡比邀請對方來家中更能維繫彼此關係。

wifi 強重要還是空間大重要
Wi-Fi 強重要還是空間大重要?

此外,儘管現代城市生活令鄰里關係不如從前緊密,仍有38%的人認為,鄰里關係是組成家的一部分。報告認為,這顯示人們需要更多歸屬感和人際互信,以及來自小社群的認同和保護,從而構建完整的「家」的體驗。

聲音

當我的電腦自動連接到 Wi-Fi,不需要輸密碼,這就是家的感覺。

與丈夫孩子居住在斯德哥爾摩的Henrik

只要有人打開門,就會看到我躺在床上,這挺難受的。另外,我房間裏的另一個人每晚和女友打電話,說話總是很大聲。我住在這裏的主要原因是價錢便宜。

與他人合租的上海學生 Pascal

浴室是這間房子的唯一私人空間,如果他想看電視,而我要開電話會議,我就乾脆待在浴室裏。

與伴侶住在紐約的 Amber

不管有多大的空間,如果沒有能與我建立重要情感聯繫的人在家等我,這個家都是沒意思的,令人沮喪。

室友搬走後陷入失落的香港東區居民Kiki

來源:宜家2016家居報告Dwel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