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是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放榜日。除了本地大學,海外升學近年也成為另一個普遍的選項。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11年公佈的數據,全港有2.8%家庭有25歲以下子女在海外升學。在這75000名學生中,26%在英國讀書;其次是澳洲,有24%;也有20%學生到美國升學。
端傳媒為此訪問了在台灣、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的留學生。他們獨自在外讀書,不僅要追上成績,還有更多,是要面對日常生活的苦與樂。
台灣:學歷認證的苦惱
現年19歲的張顥羲正在台灣嶺東科技大學讀書。他向端傳媒表示,兩年前的文憑試成績不夠好,未能升讀本地大學。在繼續學業和投身社會之間,他選擇了到台灣升學,修讀流行設計系。「成績是一個因素,香港沒有類似科目的學士課程,也吸引了我到台灣。」
近年,留學台灣的香港學生與日俱增。根據香港升學輔導機構學友社今年3月發表的「內地台灣升學的意向」調查,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逾120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有意到台灣升學,主要原因是當地收生要求較低,學費也相對便宜。
台灣的大學學費,每個學期最貴只需16000元,加上每個月一至二千元的生活費,比香港要低。因此,到外地升學不再是富家子弟的專利。
學費以外,台灣的大學還提供不少冷門科目,例如美容師、廚師和空中服務員等,都有相關大學學位修讀,讓學生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留學前曾到過台灣旅行的張顥羲,在這個生活習慣相近的島嶼住下來,很快便適應了當地文化,過起台灣人的生活:他現在晚上6時吃晚飯、深夜12時到便利店買宵夜,閒時還會去台中的夜市逛逛,發掘各款令人垂涎欲滴的街邊小吃。
但一說到融入當地社會,張顥羲便正經起來,訴說了不少細節。比如香港人常常說的「台妹」,原來都會鬧出笑話。
「在台灣不可隨便稱呼台灣女生為『台妹』!」有一次,張顥羲和台灣同學晚飯時偶爾聊起,才驚覺台灣人對「台妹」的定義與香港大為不同,「就好像我們稱呼外國人為『鬼佬』一樣,他們並不喜歡。台灣人認為台妹是化濃妝,有點壞的女孩。」
張顥羲笑稱,幸好自己不會以「台妹」稱呼台灣女生,「否則便尷尬了」。
他接着說,在台灣生活這兩年,所感受的社會風氣和生活節奏,讓他萌生了留台發展的念頭。「我讀的是與化妝、髮型有關,始終在港的認受性不高;台灣的電視台多、藝人多,出路好像較好。」
但在生活的「小確幸」外,港生還要留意台灣升學的最大阻礙:學歷認證。
現時香港學生在台灣取得的學歷,要經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證。過去五年,向評審局遞交台灣考試成績和功課習作的香港學生中,有九成的學歷水平被評為與香港水平相約,獲得認證。
不過,專業資格如西醫和護理等卻不獲認可,香港留學生需要回港考執業試。部份學科,如獸醫和中醫等,更只有個別院校的畢業生,才有資格參加香港的執業試。
相比一紙認證,張顥羲認為台灣社會鼓勵了他去追尋理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相信,自己能在當地找到人生方向,比一切都來得珍貴。
英國:脱歐後的就業隱憂
「咚咚」傳來敲門聲,打開門,鄧梓晴看見同學捧着熱騰騰的粥,那是特意為生病的她而煮的。
現年21歲的鄧梓晴在英國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修讀市場管理學士學位,即將畢業的她憶起這些點滴,難免有點感觸:「一個人在外留學,身邊的同學就好像你的家人,互相照顧、互相幫忙,快要畢業了,真的很不捨得他們。」
在英國生活接近三年,英國人的彬彬有禮令她印象深刻。「他們樂於助人,見到你有需要,一定會上前幫你。他們亦很慣常的說『Thank you(謝謝)』,即使要下車了,都不忘對司機說聲『Thank you』。香港人有時不太習慣這樣,令他們覺得香港人不是很有禮貌。」
英國作為香港前宗主國,一直都是最多香港學生選擇的留學目的地。端傳媒致電香港一間協助學生海外升學的中介公司,市場經理吳先生向記者表示,「可能因為歷史關係,大家都喜歡選擇到英國升學。」
在香港,只要是英殖時期加入政府的公務員,子女可獲政府資助到英國升學。
然而,到英國升學的費用較高,單是生活費每年都要約10萬元,學費更可能高達30萬元。
加上英國在6月24日公投脫歐,令香港留學生再多一重隱憂。
脫歐派其中一張「皇牌」是限制外來移民,外界擔心英國的移民政策將會收緊。香港留學生是否能夠留在英國發展,也增添了變數。
這令鄧梓晴留英發展的計劃難以實現,「我們現在是讀書簽證,畢業後需有當地僱主為我們申請工作簽證才能留英工作,但一般僱主聘請當地畢業生便可,無須大費周章聘請我們這些留學生。」
即使未能如願留英,她亦無悔出國讀書。「如果家庭經濟許可,能出國讀書、學習獨立,也很值得,不是一件壞事。」
澳洲:交通不便的轉角處
緊隨英國之後,澳洲是另一個香港學生的熱門升學地點。
21歲的陳依祈在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修讀營養學學士學位,今年12月畢業後將繼續升讀碩士。
澳洲大部份人住在市郊,駕車上班、上學、甚至購物,是不少澳洲人的日常寫照。 陳依祈住在布里斯班,住所與學校距離約20分鐘車程。她沒有私家車,交通因此成為了她上學的難題:每逢考試,她都要特意提早一個多小時到巴士站等車回校,避免遲到。
「有時中午時太陽很猛,即使站在有蓋巴士站下等車,曬5至10分鐘,皮膚都會紅起來,像『乾煎』一樣。」陳依祈苦惱地說。
要這樣等巴士,全因為澳洲的交通並不如香港方便。「我住那區的人大多有私家車。巴士班次很疏落,到站時間也不準時,一旦錯過了,就要等一段長時間。若在繁忙時間堵車,上學就肯定遲到。」
除了上學,陳依祈還要上班,在住所附近一間中國小餐館當兼職侍應。
澳洲是少數容許海外留學生於課餘時間擔任兼職工作的國家。留學生每星期工作時間不可多於20小時,不過在暑假,他們卻可全職工作。
「很多同學都會兼職工作,賺些零用錢。」陳依祈邊說邊笑:「還好從家裏走5分鐘就到餐館,不用等巴士呢!」
巴士成為陳依祈最大的苦惱,但同時變成她在澳洲讀書最難以忘懷的回憶。
一天晚上,陳依祈一個人在學校圖書館溫習至深夜,準備坐巴士回家。跳上一架載着寥寥數人的巴士後,她慣常的坐在靠近司機的位置。巴士到站後,陳依祈疑惑地看看,發現不是自己的目的地,打算下車走回家。怎料巴士司機得悉後,竟主動載她回家,巴士就這樣停在她家門前。
「這真的讓我很感動。雖然路程不遠,但我沒想過他會特意轉入小巷,停在我家門前。」陳依祈說這件事太刻骨銘心,會記上一輩子。
加拿大:放慢的節奏中尋找人生路
「多倫多有一處迷人,就是她的楓葉。」21歲的岑文濠形容,秋意漸濃時,漫天的楓葉染紅了整座城市,那道風光,總讓人著迷。
2013年,岑文濠在文憑試考獲20分,成績中規中矩,合乎升讀本地大學的資格。他原本也滿心盼望,計劃在香港升學,豈料聯招放榜後,心儀的學科都沒有取錄他。
這一下子打亂了岑文濠的計劃。他坦言那段時間有點迷茫,但跟親友商討後,他自覺想通了,決定挑戰自己一下,遠赴多倫多繼續學業。
回想剛踏足加拿大時,天氣最讓他不習慣。「我是九月去的,那時候氣溫只有十度,已經陣陣涼氣,到後來入冬,寒風凜冽,很刺骨。」不過他說現在已適應了當地天氣,更有點愛上多倫多的乾爽、四季分明 。
他說多倫多是個大熔爐,不同種族的人也會住在一起。「當地人根本不會理會你從哪裏來,無論你是從香港來,又或從巴基斯坦來,他們也只當你是加拿大人。」
而且,岑文濠說多倫多有很多華人社群、餐館,交通網絡更是四通八達,基本上坐地下鐵、巴士就能走到城中每個角落,他不認為新來的學生會出現文化上不適應等的問題。
下個學期,他將升讀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工商管理學系三年級。
他指在加拿大讀書,有些問題和香港的大同小異,要特別留意選科和選擇室友,稍有不慎便會後悔莫及。「我聽過有同學和一些不修邊幅的室友一起住,他們吃飯後不洗碗,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最後甚至把那個同學的巴士月票也偷了。」
加拿大的讀書氣氛輕鬆,學習壓力也較香港少,不用像以往在香港般,常常通宵達旦地和書本打交道。他對工商管理感興趣,自己讀得開心,現在成績算不賴。
「時間表不用擠得密密麻麻,生活節奏放慢了,反而多了時間,去想想人生、未來要走的路。」岑文濠笑着說。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