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馬傑偉與學生對談《毛記台慶》:悶出鳥來 v.s. 看哭了

毛記台慶,馬傑偉認為「不及格,無懸念」,但學生呂家敏在現場看騷,卻說「實在太好睇,好意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刊登於 2016-05-12

編按:「本土文化認同有如潮汐,點滴的情緒與感知積累而成江河。」研究香港流行文化、大眾媒介二十多年的馬傑偉教授如是說。

馬教授是研究香港本土意識、香港人身份認同變遷的專家,近幾年卻開始感到追不上香港變化,一度暫擱時評之筆。在本土浪潮漸見洶湧、迎面撲至的今天,馬教授應《端傳媒》之邀,在「端觀點」與學生一同撰寫系列文章,漫談香港本土,從學生切身感受微觀本土演變,從港人點滴情緒窺看本土新潮。

不少年輕人認為毛記電視的形象夠地道,亦夠親民。
不少年輕人認為毛記電視的形象夠地道,亦夠親民。

呂家敏:超越政治共鳴,創自家特色

紅得發紫的網媒「毛記電視」繼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下稱分獎典禮)後,事隔四個月再搞一場《萬千呃Like賀台慶》,為自己慶祝一歲生日。但的確如盤菜瑩子在開場時自嘲所言,台慶是舊酒瓶,只是大家同樣看得很開心。門票供應依然緊張,觀眾依然蜂擁而至。不得不說毛記電視的確很懂得掌握「時效性」,現在是考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季節,在等待開場時的音樂竟然是公開考試中文聆聽必用的《綠袖子》,令人頭皮發麻。

筆者正在研究現在的社會和政治氣氛如何帶動和有利於毛記電視的發展。其實答案呼之欲出,最初大家接觸和認識毛記電視,或者是源於「商業電台903」,或者是「黑紙」,又或者是「100毛」,更甚者可能只是在Facebook的Popup news經常見到毛記電視的留言,好奇心驅使下,點了一下。但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因為看到貼近生活的社會議題,留意到毛記電視反應極快的「抽水」(指桑罵槐)、惡搞,而慢慢聚集,為毛記電視留下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觀眾,又或者是純粹想娛樂的人。

在分獎典禮完結不久,筆者找來一群年輕人做訪問,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毛記電視的形象夠地道,亦夠親民。他們覺得毛記電視親民在於不斷迎合讀者需要──這陣子流行什麼,毛記電視就會將它化為節目,重新包裝製作出街。基本上是「想我們所想、講我們所講」,引起大家共鳴。但這也似是毛記電視在為求生存而奉承讀者一樣,有時社會及政治事件會蓋過毛記電視本身。

但5月11日晚的台慶,政治成分和觀眾帶來的政治動機都沒有分獎典禮那麼重,反而是大家根據毛記電視的口碑而來。雖然它同樣是用社會議題和政治包裝,令觀眾全晚捧腹大笑,例如特事特辦、建制派議員、中國內地的節目、暗角七警等。越荒謬的事,毛記用越誇張的手法表達,就越好笑。

一群忠實擁躉成形

從現場觀眾對台慶的表演節目和毛記「偽人」(藝人的諧音)的反應看來,毛記電視的確儲起了一群了解偽人性格和毛記節目的粉絲。當晚他們在場外有售毛記電視吉祥物TVMost Buddy的紀念品,只是一個手掌大小的模型公仔,售$200,但都有很多人排隊購買;各個毛記偽人出場時,觀眾會大拍手掌。當晚坐我正後方的一名男士和左手邊的一群女士,應該是毛記電視的忠實擁躉,每當有專家Dickson出現,女士們便會尖叫(在我的訪問中,其中一環分析到毛記偽員,專家Dickson是最多受訪者喜歡的角色);而有新的歌曲,後方的男士就顯得莫名興奮,又大叫又拍手掌。連專家Dickson一個虛構的角色也可以令觀眾有共鳴──在其中一個環節叫「真Dick結婚了」,事前在網上為Dickson招募伴侶,現場就會由Dickson選擇對象,成為全晚最受歡迎的環節(現場觀眾投票決定)。

這反映毛記電視做到今時今日,不但政治諷刺到位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亦做到不局限於政治的自家特色,讓觀眾有共鳴。

這晚台慶觀眾更集中看毛記電視整個經營團隊的付出。有受訪者指出,一開始喜歡東方昇,是因為外貌和「假膠」(裝傻扮懵)的愛國,後來則欣賞他的才華。在這一晚,大家沒有第一次看分獎典禮那麼政治緊張,而是真的當是娛樂為多。因為大家會對一群又唱又跳的毛主播投以欣賞的目光,沒想到原來黃慘盈、 利君牙、 銀紙彤等人的《港女時代》舞蹈會跳得那麼整齊,同時唱歌卻意外地穩定;沒想到原來盤菜盈子的現場演唱十分穩陣,連飈高音也收放自如,作為聆聽者,筆者覺得可以媲美很多主流歌手的現場演出。

在頒獎的環節,大家一貫會期待哪一位毛主播會領獎的同時,毛記電視亦很重視背後團隊的付出,「最Like節目」由《星期三港案》奪得,掌聲如雷,肯定了毛記電視的節目製作。台慶在星期三晚舉行,適逢是《星期三港案》要出街的日子,所以即使節目監製可以上台講兩句,但還是選擇留守崗位,由他人代領,可以看出背後團隊的認真。的確,毛記電視要上位和保持位置,並不只能一味依賴政治氣氛和共鳴感,要在各位挑剔的廢青心中上位,沒有實力是做不到的。

講到今次台慶的政治意味沒那麼濃烈,就一定要講分獎典禮時的「多謝Shell」(多謝Shell贊助)。在我研究中的被訪年輕人眼中,「多謝Shell」是源於同情,同情毛記電視一開始就因政治敏感而找不到贊助商,困難重重。到分獎典禮辦成了,「多謝Shell」就成為了施壓字句,向商家表示只要你認同這邊的聲音,就一定會有人支持。今次台慶找贊助商比上次順利,據多間媒體報道,冠名贊助費升價三倍,毛記電視真的要「多謝Shell」了。但今次現場觀眾沒有了上次「多謝Shell」的洶湧情感,沒有「多謝Pricerite」,因為這次沒有得來不易的感覺。就似看着毛記電視上了軌道,不用再靠旁人的吶喊助威。

同氣連枝反一台獨大

談到毛記電視,一定會想起無綫電視,一定會講起電視。從台慶用壽包做笑點和噱頭、開場前在舞台上游來游去的(人扮)魚,到找來亞洲電視前執行董事葉家寶做亮燈儀式的嘉賓,再到「萬千呃Like頒獎典禮」請來曾是無綫電視的視帝夏雨和視后李司棋做頒獎嘉賓,都有電視媒體的影子。夏雨更大膽挖苦大台︰「要成為男主角,要返去屋企查吓族譜,睇吓阿爸、阿爺、契爺有無人做電視台高層,如果有,就好快手,如果無就恭喜你啦,你一步步爬上去,到時攞獎就實至名歸。」這一晚,大台顯得特別「唔通氣」,似是電視界被人杯葛的「毒L」,毛記的存在帶有主流媒體失敗的意味。

毛記電視是「無牌電視台」,它與ViuTV合作直播,台下有不獲發牌的「香港電視」的創辦人王維基,連亞視前高層也看完了整場表演,大家似是同氣連枝(未有聲氣的新電視台不計其中)。這不是向大台施壓,而是要大台認清它不是一台獨大的事實。崔建芒說,現在再也沒有在電視上看過通訊局的廣告說︰「電視節目有好多種」,嘲笑它不敢播是怕有人戳破它的謊言。作為觀眾,當然希望電視行業百花齊放,多於又重演一台獨大的黑暗。

最後,趙學而出場唱完《小城電視》一曲,筆者看哭了。雖然大家會嘲笑大台的不濟和荒謬,但大家都離不開電視,離不開電視曾經帶給我們的童年回憶。筆者即將大學畢業,但依然懷念有電視的美好童年,會記得小學時躺在地上一邊做功課,一邊看電視,會記得小學的女同學爭着做《東京喵喵》的主角色(亞洲電視仍然輝煌時所購入的日本少女動畫),童年可以說是由電視節目構成,才會感觸甚深。

(呂家敏,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四年級生)

────

毛記電視台慶由ViuTV直播。
毛記電視台慶由ViuTV直播。

馬傑偉:超越討好粉絲,才能普及本土風潮

毛記台慶,不少人充滿期待。我在家看直播,由興奮期待、疑中留情、失望煩躁,到悶出鳥來,最後在Facebook絕情的說:「唔及格,冇懸念」。我很少如此決絕。在ViuTV免費電視播出,台慶騷處處出錯,斷片dead air已是死罪;笑話不好笑,歌舞不好看,對白沉悶,整個騷斷開一節節。

四個月前,毛記《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空前成功,娛樂性豐富,更重要的是香港本土觀眾產生極大共鳴。娛樂性主要來自二次創作,在大家熟識的流行金曲之上,創造出自嘲、荒謬、諷刺、戲謔的完滿演繹。共鳴感則在於直接表述香港人、香港地的悲情、無奈、憤怒,又能讓大家互相打氣。

今次台慶主力不是借力於二次創作,而是自家製各種現場演藝,特異功能、恐怖志願盡出,攪盡腦汁娛樂大家。但可能真是經驗所限(毛記善於即炒短片而不善於做三小時大騷),甩漏甚多,正如林日曦的道歉留言所指,氣氛推高之時,又甩Q(漏提示)沉靜半分鐘。能夠娛樂大家的片段其實不少,例如盤菜瑩子的高音演唱,「真Dick徵婚了」的宅男熟女,趙學而壓軸的傷逝《小城電視》,獨立來看,甚有睇頭,之後片段亦被瘋狂分享,拿到幾十萬點擊。毛記成功玩盡網絡format,轉做直播電視三小時節目,卻明顯力有不逮。

毛記的本土力量與限制

奇怪的是,年輕朋友呂家敏在現場看騷,凌晨四時傳來評論,竟說「實在太好睇,好意外!」家敏近月訪問了不少年輕人,知道他們對毛記的很多想法,與我對毛記的觀察頗為配合。毛記觀眾可以分開幾類:

第一類當然是die hard粉絲。香港娛樂媒體萎縮,偶像買少見少,到今天還在懷緬四大天王,年輕人都追韓星了。商台似乎不復當年勇,近年沒有新誕生的萬人迷DJ。毛記成功在短時間內捧紅幾個本土「偽人」:東方昇、黃慘瑩人氣鼎盛,Dickson更是粉絲遍網絡。毛記粉絲每天與偽人打交道,現場睇騷不少粉絲不介意悶場,偽人出場就忘我歡呼,這也是家敏目擊的局部反應。

第二大類的毛記觀眾就是像我一樣,對毛記有好感,不時瀏覽毛記短片,聽金曲知道in-jokes會識笑,睇《星期三港案》會幾欣賞。上次分獎禮實在高潮迭起而且每每擊中觀眾的笑穴與權貴的死穴,我們這類游離觀眾看得興奮。今次台慶幾乎15分鐘一個悶場,我們不是粉絲,不會給同情分說什麽誠意可嘉。

第三類的觀眾是毛記那個認知世界以外的香港人。家敏也訪問了一些成年人,他們偶然看看毛記出品,不明所以,不知有什麼好笑,更覺得毛記不尊重別人。

從這三個觀眾群可以分析,毛記對本土文化的力量與限制。新一代本土思潮並不穩定,處於正在形成的階段。在這方面毛記對忠實粉絲發揮很大作用。對第二種觀眾的作用,取決於其娛樂與共鳴的實力,若能持續取得認同就能突破小圈子的樽頸。對第三種觀眾的本土身份認同,毛記作用不大。而我所說的本土,是“pop local”(大眾本土)不是“ideological local”(意識形態本土)。

本土情感需進入生活

我們近月聽到不少vocal minority,高調演繹本土的意識形態內涵,例如本土自決、主體獨立、本土優先,亦有對未來政治格局的倡議。這種種政治理念可以宣之於口,在媒體中辯論,是個重大突破,但其實熱衷認同者為數不多。一般公眾並不習慣意識形態的駁辯。本土風潮可以有活力,有普及整代人的力量,我所指的pop local很重要。

「普及本土意識」不一定要熱烈討論修改《基本法》或對2047年投射願景,而是慢慢浸淫而成為一種生活感知與態度,對香港人香港事,對社會、經濟、民生(當然也包括政治)有一種生活化的感應,而此集體情緒是交織於千絲萬縷的權力佈局之中。Raymond Williams稱之為感情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

毛記出品十分本土,由兒童教育困境、毒男生存求偶之道,到「亞視永恆」這一類香港人才識笑的笑話。香港人坐困愁城難以排解的悲情與無奈,毛記用誇張、認真唔認真、甩甩漏漏、玩到盡又玩自己、嬉皮笑臉、苦中作樂、自認廢人但又肯付出真感情、真性情。毛記粉絲開懷大笑地認同這種情緒狀態,並作為自處之道,應用於身處的香港。Pop local就是大家「圍威喂」(小圈子)在這種感情結構中feel good,深層政治價值觀其實不一定浮出表層。這正是把新冒升的本土意識由小圈子打進一般年輕人的重要環節。毛記人氣偽人的出現,反映了pop local慢慢能由偶像人物承載。從東方昇的談吐、Dickson的外形與性情(他說,情人節冇情人,咪去跑步囉),到一眾女偽人玩得笑得,可以看出上一代本土偶像(如四大天王)與新一代本土偶像的異同。

Raymond Williams所講的感情結構,是否能慢慢從浮動不定的個人情緒,形成相對固定的「結構」,就要看pop local是否由粉絲走向一般公眾。毛記要贏得我們這一群游離觀眾的認同,就不可以單單滿足於討好粉絲,而是面向一般電視觀眾做出一個「真.娛樂大騷」,並引起更大的認同。

(馬傑偉,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專門研究香港次文化以及流行文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