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五一勞動節遊行,不少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都沒有參加。部分青年學生組織在同日發表聲明(下簡稱「聲明」),解釋他們為何認同爭取勞工權益,卻不參加職工盟(香港最大的獨立工會聯合會)的原因。在理念上,這些組織認為本地勞工的最大敵人,是中國來港的新移民和中國籍勞工。這當然與左翼工運強調的國際工人大團結和將矛頭指向資本家的路線完全是兩回事。
除了在「本地勞工的敵人是誰」這個問題與左翼採取完全迴異的立場外,聲明亦用另外兩個手法攻擊香港的基層勞工組織。首先,五一遊行被貶為「行禮如儀」。另外,聲明指香港的工運自九七後沒有作為,未能改善香港工人的權益。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儀式論」和「抗爭無用論」正是主流泛民和泛左翼社運被新興本土右翼攻擊的主要理據。但這兩套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
儀式的功能
對五一遊行,聲明稱之為「行禮如儀」,完全否定。近年來,年輕的社會抗爭者對於「儀式」色彩較重的行動嗤之以鼻。不但合照、唱歌等活動備受冷嘲熱諷,遊行示威很多時也被視為「抗爭性」不足、對爭取抗爭成果沒有作用的活動。這種想法顯然是輕視了儀式對長期抗爭運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