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Hermès單椅、BV編織古銅桌:米蘭家具展的時尚風景

光是服飾已不足夠留住顧客,Armani、FENDI、Hermès等時尚品牌紛紛朝營造生活方式品牌的方向前進。

刊登於 2016-05-05

Hermès在2016年展場以Balance為概念,以大量繩索吊起展出的新品,讓大家感受平衡的拿捏。此件表現出愛馬仕風格典型的Sofa Sellier,是品牌首度使用藤為材料的家具作品之一。攝:Leo Chan
Hermès在2016年展場以Balance為概念,以大量繩索吊起展出的新品,讓大家感受平衡的拿捏。此件表現出愛馬仕風格典型的Sofa Sellier,是品牌首度使用藤為材料的家具作品之一。

米蘭家具展之所以有趣,除了是世上最大型的年度嶄新家具家品發表會,還有一點便是它的時尚色彩,因為除了傳統家具生產商之外,還有一眾時尚奢侈品牌都紛紛趁此機會發表它們的家居新品,就算你對家具沒有興趣,也會對這些品牌推出什麼家品感到好奇。

其實以前我對時尚品牌推出家品的概念抱持着懷疑的態度,可能是當初接觸到的印象不太好。還記得1990年代初期在東京六本木見到日本時裝大師川久保玲開設的設計專門店,內裏擺放了她為自家品牌Comme des Garcons推出的家具,但都以概念先行,沒有太照顧到使用度,於是產生了一種看法:時尚品牌還是做回他們熟悉的服飾本行較好,家具生產始終是另一種專業,所需要的技術與生產工具等和服飾是大相逕庭。

之後便很少見到由時尚品牌推出的家具。直至踏入21世紀,時尚品牌的創作及經營模式受到生活方式進化的影響,紛紛朝營造生活品牌的方向前進,光做服飾設計已不足夠留住顧客,還要把一整套生活方式賣給品牌的粉絲,於是我們才開始見到愈來愈多一向只做服飾皮具的時尚及奢侈品牌推出自己的家具,或起碼家品系列。

Armani Casa 2016年度的新家具系列從山水畫作為靈感出發。攝:Leo Chan
Armani Casa 2016年度的新家具系列從山水畫作為靈感出發。
BV的家居設計中仍可見其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編織皮革圖案。BV提供圖片
BV的家居設計中仍可見其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編織皮革圖案。
FENDI復刻推出設計師Guglielmo Ulrich一系列家具作品。攝:Leo Chan
FENDI復刻推出設計師Guglielmo Ulrich一系列家具作品。
Hermès與西班牙建築師Rafael Moneo合作設計出表現皮革工藝的Oria d’Hermès系列作品。攝:Leo Chan
Hermès與西班牙建築師Rafael Moneo合作設計出表現皮革工藝的Oria d’Hermès系列作品。
Hermès的Oria chair以木、藤為主要物料,品牌簽名式的皮革則應用在椅背。攝:Leo Chan
Hermès的Oria chair以木、藤為主要物料,品牌簽名式的皮革則應用在椅背。
Loewe採用品牌拿手的皮革鑲貼技術在橡木製家具面上鑲貼圖案,視覺效果獨特。攝:Leo Chan
Loewe採用品牌拿手的皮革鑲貼技術在橡木製家具面上鑲貼圖案,視覺效果獨特。

而在這些品牌裏面,大家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當中大多數都來自意大利。原因很簡單,因為意大利一直擁有大量家具家品的傳統生產商,掌握了專業的生產技術;還有一點我十分欣賞的,便是這些生產商都很開放,非常支持創意,不斷努力發掘新設計師,還肯為他們的創意概念做測試實驗,製作首辦模型甚至設計原型,供大家討論改良。此一正面風氣流行了數十年,形成許多來自國際知名設計師很樂意到意大利尋找合作機會,如此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生態便成形,造就了意大利成為世上最強的家具家品生產國家,既有實力亦具創意。

大家可以想像,當一個立足意大利的時尚奢侈品牌想推出家具系列時,他們尋求合作的生產夥伴是多麼容易而且已具頂級水平。所以看着這些時尚品牌所推出的家具家品系列,你會有種既實在又別有型格的感覺,因為設計風格必然是根據品牌設計師本身的潮流觸覺而經營,而生產方面又是極具經驗的行業老手把關,所以現在來檢視由時尚品牌推出的家具系列,我再沒有懷疑。

Armani Casa的山水風景

以褪色水墨觸感為主調,貫徹Giorgio Armani鐘愛的含蓄低調。攝:Leo Chan
以褪色水墨觸感為主調,貫徹Giorgio Armani鐘愛的含蓄低調。

Armani早在2000年便正式推出以Armani Casa為名的家具家品系列,而且因為創辦人Giorgio Armani本身對建築及室內空間設計的狂熱,加上品牌亦參與了開設酒店的業務,房間大量起用自己的家具,Armani Casa很快便能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壯大。這次米蘭家具展,我到將於2016年9月正式開幕的Armani Casa三層旗艦店空間欣賞其最新家具系列,儼然是一個可以獨立營運的家具品牌格局了。

2016年度的嶄新家具系列從一副山水畫作為靈感出發,具體呈現在屏風、沙發床及軟墊上,替整個系列灌注了一種輕盈飄逸的感覺,如檯燈朦朧的燈罩設計,以褪色水墨的觸感為主調,貫徹了Giorgio Armani鐘愛的含蓄和低調。

Bottega Veneta的經典編織皮革紋理

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編織紋理細緻,可見工藝師傅的功力。BV提供圖片
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編織紋理細緻,可見工藝師傅的功力。

BV於2006年才首度推出家具,那是由品牌設計領導Tomas Meier和品牌手工藝師合作的一張長櫈。由於得到好評,遂開始了其後的家居系列。熟悉Tomas Meier設計風格的人,便會知道注重觸感和細節的他,是如何處理品牌的家居設計,而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編織皮革圖案當然亦大量出現。像2016年現場見到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由Tomas Meier夥同意大利珠寶及家具設計師Osanna Visconti di Modrone合創的桌子,以古銅物料做出intrecciato編織紋理的細緻,可以想像工藝師傅在打磨時的功力。

FENDI復刻現代主義設計師作品

向設計師Guglielmo Ulrich致敬的復刻家具作品。攝:Leo Chan
向設計師Guglielmo Ulrich致敬的復刻家具作品。

來自意大利羅馬的FENDI的家具系列以Fendi Casa為名,早在1989年便和意大利家具生產營運商Luxury Living Group結盟,兩者合作無間,二十多年來把Fendi Casa推廣至全世界不同城市。而在2016年的米蘭家具展,藉2015年品牌總部遷入羅馬意大利文化宮的契機,品牌特別向設計師Guglielmo Ulrich致敬,復刻推出其一系列家具作品。

文化宮又名方形鬥獸場,是羅馬著名建築地標,1937年在EUR區落成,此區原為舉辦1942年萬國博覽會而建造,可惜後來因戰亂而擱置,而Guglielmo Ulrich則為當年參與區内建築設計構思的建築設計師之一,今次在FENDI米蘭旗艦店內見到的嶄新家具,便是他當年的設計草圖。現場所見,Ulrich的設計極具現代感,絲毫不覺是來自70年前的構思,呼應當年設計師們大都為未來而設計的思路。

Hermès Maison的平衡美學

以Equilibre d'Hermès為名的小型家居配件。Hermès 提供圖片
以Equilibre d'Hermès為名的小型家居配件。

其實愛馬仕早在1990年代初便推出家具系列,取名Pippa,是由當時品牌家族傳人CEO Jean Louis Dumas的建築師妻子Rena Dumas所設計,以可摺疊的遊牧式家具為靈感,之後並陸續推出嶄新演繹。直至2011年,品牌才正式以Maison之名,推出完整的家具及家品系列,先後和多位著名設計師如Michele de Lucchi及Antonio Citterio等合作,並為1930年代法國著名室內設計師Jean Michel Frank復刻推出其簡約大氣的家具系列。

2016年展覽現場以Balance為概念,表達設計和生產兩個層面裏其實有許多細微的地方需要拿捏得當,取得適當的平衡,才能得出兼顧功能與美學的家具和家品。所以大家會見到現場佈置以大量繩索吊起展出的新品,讓大家感受到平衡的拿捏是如何困難的一件事情,但當恰到好處時,卻能達至美妙的和諧境界。

此次品牌亦和兩位設計師合作,首先是設計Oria d’Hermès系列的西班牙建築師Rafael Moneo,他設計的Oria chair以木及藤為主要物料,當然還有作為品牌簽名式的皮革應用在椅背上。另一位為法國年輕設計師Noé Duchaufour-Lawrance,他的設計寧靜致遠,例如Sofa Sellier雖然頗為大型,卻很容易便能融入家居環境,是典型的愛馬仕風格設計。以上兩套家具都用上藤為材料,是品牌首度使用。

另外今次展出新品還有一特色,便是大量小型家居配件的出現,以Equilibre d'Hermès為名義整合,應該是源於今次展覽以平衡為概念的原因,這些小家品中有閱讀器具、雜誌架、陀螺、放大鏡等,甚具詩意的作品,光看便已覺賞心悅目。

Loewe賦予傳統創意新生命

以20世紀初的英國家具為原型鑲貼圖案,視覺效果獨特。攝:Leo Chan
以20世紀初的英國家具為原型鑲貼圖案,視覺效果獨特。

自從數年前得到時裝鬼才Jonathan Anderson加盟後,Loewe的時裝系列以至整個品牌的美藝風格皆有所昇華,成為時裝產業裏的話題之作。而此子亦在2015年率先為品牌推出一系列由陶瓷靈感啓發,但用上品牌專長的皮革工藝所製造的碗;2016年則推得更遠,以20世紀初的英國家具為原型,但採用亦是品牌拿手的皮革鑲貼技術,在主要為橡木製的家具面上鑲貼不同的圖案,得出來的視覺效果非常獨特,聰明地為傳統創意賦予嶄新生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