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江蘇學校倉促搬到「毒地」是為了給政府騰出「黃金地段」?

刊登於 2016-04-21

中國環保部與江蘇省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赴常州市外國語學校對面的「毒地」進行取樣。有報導稱,該校倉促搬遷,或因當地政府為騰出市中心的「黃金地段」。攝 : Robert Harding Premium via AFP
中國環保部與江蘇省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赴常州市外國語學校對面的「毒地」進行取樣。有報導稱,該校倉促搬遷,或因當地政府為騰出市中心的「黃金地段」。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簡稱「常外」)周邊環境污染致學生身體異常事件,經央視新聞於4月17日報導後持續發酵,多家媒體進行了追蹤報導,事件亦引起中國環保部、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的關注。19日,環保部與江蘇省政府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抵達常州,並在常外對面的「毒地」進行取樣調查。

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國土資源部2014年4月17日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告》

中國國土資源部2014年發布公報顯示,經對630萬平方公里(約三分之二)國土進行調查發現,「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而1.1%即為約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個海南省的面積。

新華社20日報導稱,專家表示土地修復工作在技術上難度並不大,常州受污染地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修復未按期完工,常州環科院預設2015年6月完成修復,「但由於接收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水泥企業不能正常生產,修復沒有明確時間,相關部門並未就這一變化做相應預案」;二是修復工作未按方案封閉操作,露天作業導致風險卻少把控。

不過內地科普網站果殼網同日發表文章認為,土壤修復難度大、成本高,中國十多年來土壤修復工作取得了許多研究型突破,但總體進行得並不順利。文章稱中國全國的土壤修復項目是一項超過十萬億的工程,而將污染土壤覆蓋、挖掘運走或投入工業生產等都只是掩蓋問題或轉移污染。

常州外國語學校便是在2015年9月搬到這片新址,之後陸續有學生出現身體不良反應及疾病,家長懷疑這些症狀與學校附近農藥廠遺留的「毒地」有關,也曾於1月15日聚集在常州市政府門前集會抗議。不過據網易路標報導,超過5位家長表示在向政府問責時受到阻撓,自己和家人被有關部門的傳喚和詢問,供職單位也勸導「不要鬧事」。

澎湃新聞財新週刊分別於1、2月份報導此事後,中央電視台本月17日的再次報導引發巨大反響,報導稱常外有近500名學生出現淋巴結腫大、甲狀腺結節、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

但常州市政府於18日回應稱,常外於今年3月下旬已委託專業檢測機構對校內空氣、土壤進行檢測,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要求」。常外國際部也於同日發布公開信,指央視報導存在「硬傷」,「帶有強烈的導向性」,但公開信並未給出反駁「硬傷」的證據。

媒體並非真理,我們無愧於心。

常外校長曹慧回覆家長質疑時表示

在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之前,各方關於身體異常學生數量的說法出現矛盾,而常外為何會倉促搬進新校址的原因也有了新的說法。

說法不一的身體異常學生數量

根據常州市衞生計生委的數據,全市共接診常外學生就診及體檢597人,檢查指標異常的有133人。但部分學生家長通過自行收集體檢報告,重新進行統計後發現,共有522名學生的體檢指標出現異常,且接近九成學生的症狀都是「甲狀腺結節」或「淋巴腫大或結節」。

衞計委組織的專家還表示,甲狀腺結節可能與「碘攝入過多」、「精神壓力過大」有關,淋巴結腫大可能與牙齒、扁桃體等感染、寄生蟲相關,白細胞計數下降或與藥物、感冒等原因相關,而鹼性磷酸酶指標增高則「對於青春期學生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而專家未表示這些症狀與「毒地」有任何關聯。

為何倉促搬進「毒地」旁的新校區?

新華社報導指,常外因為教學水平高,是當地不少家長擇校的首選,而不斷增加的學生數量及原校區的安全隱患,使得常外不得不進行異地重建和搬遷。根據常州市新北區的規劃,常外新校區位於受污染的原化工廠地塊旁邊,常州市原本預定在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復。但在污染地塊完成修復工程之前,常外的兩千多名師生於去年9月就倉促搬進了新校區,3個月後學生集中出現身體異常。

據新京報引述環保部門知情人士稱,倉促搬遷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當地政府對三所學校地塊進行了反覆騰挪,以便騰出位於常州市中心的「黃金地段」。該說法在學生家長之間廣泛流傳,但未得到常州官方的確認。19日下午,同樣被挪動的常州市實驗初中責任督學、原常州市教育局學校主動發展委員會主任徐廣愛表示,對三所學校的騰挪是政府在前幾年就已經完成的規劃。而關於騰挪之後的「黃金地段」有何用途,徐廣愛則表示暫未確定。

100
常外新校區離受污染的原化工地塊不足100米。

聲音

事情發生之後,我們跟政府協商過,寫過聯名信,希望學校能先搬遷,修復好再回來。多次溝通,但都沒有結果……我們只是害怕孩子身體裏埋着炸彈,這種恐懼藏在心裏,無處釋放。做家長的,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裏長大,平平安安,是我們唯一的心願。

常外八年級學生家長陳禮平(化名)

去年已經很嚴重。一開始當地醫院不給孩子體檢,很多家長直接去上海檢查。今年一月,幾百位家長還聯名在學校門口抗議和靜坐,他們堅持到凌晨四五點。當時出動了特警維穩,雙方沒有發生流血衝突但個別家長被特警抓進了學校的小黑屋作警示後,直接放了人。

一位常州當地人接受 BBC 中文網採訪稱

目前,常州官方和涉事校方的說法與媒體調查結果仍有些出入,這有待調查組廓清,但未批先建、學生身體異常等問題不容迴避。在此情況下,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常外企圖用「陰謀論」來指控媒體,博取同情,料是有些教訓沒有吸取,這也極易將其置於又一次輿情危機之中。

媒體人廖保平

曹校長,關於今天央視所播,我要個說法,先前只有學校發來一條一條短信,今天呢?我該相信誰?孩子不是小白鼠,你也是母親!

家長代表戴女士給常外校長曹慧發短信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腫瘤的主要表現方式,如果發現甲狀腺結節,可以針吸細胞活檢術(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取出檢體細胞進行組織培養,以辨別其為惡性腫瘤與否。FNA 為取檢體最經濟的方式。由於癌化的甲狀腺細胞也會吸收碘,因此可以放射性的碘-131殺死癌細胞,以治療乳突形、濾泡型及髓樣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在20歲以後發生為惡性腫瘤的機會較大,因此需要特別關注。治療需視患者的體質及年齡,以及會擴散與否。另外假設良性甲狀腺瘤影響到吞嚥、說話和呼吸,仍須酌以切除。有時候部分移除甲狀腺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若為惡性腫瘤或有逆行性生長的跡象,則予以切除。切除甲狀腺為一中等風險的手術,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切除甲狀腺的患者比需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機能。(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新華社京華時報新京報BBC中文網網易路標國土資源部網站果殼網澎湃新聞財新週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