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多哈凍產協商失敗,國際油價再度下跌

刊登於 2016-04-18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非 OPEC 產油國於4月17日在多哈召開會議,但未能就凍產達成協議,國際油價因此再度下跌。

4月17日,16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與非 OPEC 國家在多哈舉行會議,商討控制石油產量,然而,由於伊朗的拒不參與和沙特阿拉伯的強硬態度,凍產計劃再次無疾而終。

消息公布後,布倫特油價下跌超過5%到每桶40.87美元,美國的原油期貨則下跌5.5%到每桶38.16美元。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亞洲和歐洲股市同樣大幅下挫。日經指數下跌3.4%,恆生指數和上證指數則均下跌1.3%。開盤後歐洲 Stoxx 50指數、德國 DAX 指數、英國 FTSE100指數和法國 CAC40指數均下跌超1%。

今年2月,四大產油國沙特、俄羅斯、卡塔爾和委內瑞拉曾表示,在其他主要產油國一致行動的前提下,願意將原油產量凍結在1月份水平。各產油國原計劃在4月的這次多哈會議上達成相關協議,要求各國在10月1日前將產量凍結在1月份水平。此前與會各國多對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

會議前事情卻急轉直下。負責經濟政策的沙特副王儲 Mohammed bin Salman 明確表示,除非伊朗也同意凍產,否則沙特不會參與。然而,伊朗石油部長甚至沒有出席今次會議。目前沙特的原油生產量約為每天1030至1040萬桶,副王諸 Salman 還表示,沙特可以隨時大幅提高產量。俄羅斯能源部長 Alexander Novak 對多哈會議未能達成協議表示驚訝,並稱沙特的要求「不合理」。

我們不打算在剛結束制裁後自我制裁。我們計劃將石油產量提升到制裁前的水平,在那之後我們才會加入討論。

今年2月伊朗石油部長 Amir Hossein Zamaninia 接受 CNN 訪問時表示

儘管多國表示願意減產,但實際數據顯示,低油價並未影響主要產油國擴大產量的步伐。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主席 Amin Nasser 此前表示,沙特石油公司不會取消任何石油、天然氣或提煉項目。Nasser 計劃在10年內將天然氣產量提升到每天230億立方英呎,又表示正研究擴大沙特最大煉油廠 Ras Tanura 煉油廠的產量。目前,Ras Tanura 煉油廠的日產量是每天55萬桶。

至於伊朗,根據 OPEC 的月度報告,該國自與國際社會達成核協議而獲解除制裁後,已將石油日產量由每天18.78萬桶提升到2月份的313萬桶。根據 Iranian Students News Agency 的報導,伊朗還計劃將石油日產量提高到每天400萬桶,這也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即便多哈會議達成凍產協議,原油市場依然面臨產能過剩。花旗銀行此前曾警告,「目前市場上布倫特原油淨頭寸已創紀錄高位,如果多哈會議甚至連名義上的協議都沒有達成,週日(4月17日)晚過後原油期貨市場或被『血洗』」。

今年國際油價創下12年新低後,受市場情緒回暖、產油國計劃限制產量的提振,油價已反彈超過30%。然而,多哈會議的結果再度重挫投資者信心。Pengana Capital 的交易員 Tim Schroeders 稱:「油價的下跌是一個條件反射……市場近來的上漲可能已超過公司基本面。我們並未從最近的財報中看出公司利潤的大幅增長。」

不過,華爾街日報也表示,低油價已將許多現金匱乏的油企擠出市場,長期來看這會減弱未達成產量凍結協議的影響。就在多哈會議舉行的4月17日,科威特約6千名石油工人因政府的降薪計劃實施而展開無限期罷工,國有石油企業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的產量不得不從每天93萬桶降至每天52萬桶,該國石油日產量則因此滑落到每天110萬桶。

下次 OPEC 會議將於6月2日舉行。若伊朗同意屆時加入凍產協議,各國仍可能恢復談判。

2000 萬桶/日
沙特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表示,如果有進一步投資,沙特最大原油生產能力可達每日2000萬桶。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是一個國際組織。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為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代表在巴格達開會商議成立一個協調機構,9月14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正式宣告成立。成員國由最初5個增加到現時13個,總部於1965年起設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根據該組織的法令,它成立的目的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和價格,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並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動,策劃出不同的方法來確保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穩定;給予產油國適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穩定的收入;給予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供應;並給予石油工業投資者公平的回報。(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路透社CNN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