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吳曉樂:接住正在墜落的人

要不要試着去接住「正在墜落的人」,在家庭社會國家都紛紛對這樣一個人失靈的時候,要不要去接住?

吳曉樂:接住正在墜落的人
圖為台灣馬祖,一名男子正離開隧道。

編按:今年3月28日台北街頭發生隨機殺童案,造成社會震撼,也喚起人們對2012年台南湯姆熊男童命案、2014台北捷運殺人案、2015北投國小女童命案的記憶。連日來,台灣社會熱議這類案件根源與對策,作家吳曉樂在個人臉書寫下隨筆,追問我們要不要「接住正在墜落的人」,經《端傳媒》邀請改寫成本文。

吳曉樂:每一種惡,必然有其時代性。攝:王嘉豪/端傳媒
吳曉樂:每一種惡,必然有其時代性。

要怎麼樣真正地解決問題呢?那就是問自己,要不要試着去接住「正在墜落的人」,在家庭社會國家都紛紛對這樣一個人失靈的時候,要不要去接住。這個能力的背後其實考驗着,我們是怎麼看待,此時此際比我們弱小衰微之人。

我們從前確實被鼓勵去發展這樣的能力,如同在幼稚園時,若我們凌壓幼小,父母師長多半會氣憤且沮喪。但隨着年事漸長,很快地我們從其他系統中學習另一種能力,那即是「績效的辨識」:若此舉其實無助於,增加我們(可供外人理解)的成就,原先打算伸出的手便立於懸空中,很有可能又這麼縮了回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