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於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鰲鎮召開。本次年會主題被定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共設置88場討論,包括1場開幕大會、51場分論壇、15場圓桌會議、5場主題餐會、10場對話創業者和6場電視辯論,預計共有2000餘名政商界人士將在本屆博鰲論壇會商亞洲未來發展。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24日應邀出席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同期在海南三亞參加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的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及越南5國領導人將共同出席博鰲論壇年會;而尼泊爾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Oli)、立陶宛總理布特凱維丘斯(Algirdas Butkevičius)、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卡拉(Muhammad Jusuf Kalla)、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柳一鎬、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Arkady Dvorkovich)等6國政要也將出席年會。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將於23日出席年會,並在分論壇發表演說;台灣前副總統蕭萬長也預定於23日率團前往。台灣中央社報導稱,蕭萬長將在24日下午與李克強會面。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表示,蕭萬長將循例向李克強表達,期盼「兩岸經貿不要因為政治上的變化而受影響」。
儘管新興經濟體在發展潛力等方面的競爭力有所提升,但有較大短板存在,發展中的小型經濟體競爭力表現出更大的脆弱性。但總體而言,亞洲各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總體表現穩定。
22日,博鰲論壇發布了關於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新興經濟體發展及亞洲競爭力在內的三項年度報告,其中的《亞洲競爭力年度報告》被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稱作「一項有趣、有益的創造性工作」。
《亞洲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在亞太地區37個經濟體中,2015年綜合競爭力排名與2014年相差不大,其中前10名的排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韓國、台灣分列第1至第4位,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以色列緊隨其後,中國則穩居第9。該報告分析稱,這意味着在沒有突發事件的影響下,這些經濟體憑藉長期積累的存量優勢,使其綜合競爭力始終維持在亞洲前列。
而印度2015年的排名則較2014年提高6名至26位,提升幅度最大。印度中央統計局預測2015年印度經濟增速達到7.6%,首次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
新未來,延續了過去兩屆年會的主題詞,在全球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內外環境都有了質的變化,如何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和治理模式面臨嚴峻考驗。亞洲各國和地區下一步如何引導經濟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強化區域經濟互通與合作、提升基礎設施投入和創新科技能力,為世界所關注,也成為2016年年會持續關注的焦點。
本屆年會主題中的「亞洲新未來」與過去兩屆相同,「新活力與新願景」的表述則被認為比過去更為謹慎。2014年年會主題是「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李克強當時在主題演講中指出,中方爭取早日正式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經過兩年多的籌備,亞投行於今年1月正式開始運營。
2015年年會則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與此同時,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
FT中文網編輯劉皓琳撰文指,本次論壇主題雖沿用了前兩年的「亞洲新未來」,但對比2014年的「尋找和釋放增長新動力」和2015年的「邁向命運共同體」,今年的基調「似乎多了些温和與謹慎」,畢竟「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東西,已經在過去一年裏或悄然或轟轟烈烈地改變。」
聲音
二戰以來,抓住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國際轉移的窗口機遇期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都能取得20至30年的快速發展,從低收入變成中等收入甚至進入高收入。日本、亞洲四條小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皆是如此。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若能夠抓住這次國際轉移的機會,就可以實現快速發展,但前提是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完善。
與其他重要國際會議銜接舉行,表明博鰲論壇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穩健、兼容並蓄。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達沃斯」。
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參會者的心情卻一定與去年大不相同。一年裏 A 股一路爬上高點又重重摔下,盛宴散去引來瘋狂踩踏,證監會在折騰了幾番救市和政策創新後毫無意外地換了主席。「811」匯改後人民幣大幅貶值,資本外流規模空前。2015全年 GDP 增速也終於撐不住破了7,經濟結構轉型尚任重道遠。去年下半年,火熱的創業市場寒意襲來,「資本小寒冬」、「O2O寒冬」等說法不絕於耳。今年春節過後,房地產去庫存使得一線城市房價瘋漲,小城市卻仍面臨房屋過剩。中國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