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南海爭議

「路人甲」印度突然插手,南海還能太平嗎?

獨資勘探天然氣,海軍駛入南海地區,印度原本並非南海爭議的相關國家,它的身影為何會頻頻出現在南海問題中?

特約撰稿人 方天賜

刊登於 2016-03-09

#菲律賓#南海爭議#中國大陸

衞星圖片顯示永興島部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和印度海軍艦艇並肩航行將成為在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常見情況。」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Harry Harris)的一番話近日掀起波瀾。

中國在南海永興島部署防空導彈,南海情勢持續升温。此時美國邀請印度共同巡弋南海,如同火上澆油。雖然印度並未同意,但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麥堅(John McCain)再度公開支持此項建議引起中國高度警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要求區域外國家「不要把南海推向軍事化,並停止以航行自由的名義危及周邊國家的主權和國家安全」。民族主義風格强烈的《環球時報》一週內連發兩文警告印度:如果印度協同美國巡弋南海,將破壞中印互信,迫使北京調整對印度的政策。

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原本並非南海爭議的相關國家,它的身影為何會頻頻出現在南海問題中?

首先,若從印度外交政策的角度出發,這是印度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推動「向東行動」(Act East)政策之後的結果。

莫迪上任總理後不久,便將印度的「東望」(Look East) 政策更名為「向東行動」,希望在亞太地區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其中主要的內容為延續東望政策,持續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戰略合作關係。與中國之外的相關國家在南海議題上合作,則儼然成為向東行動的施力點。

事實上,印度早在1988年就獲得越南允許,與英國石油公司和越南石油公司合資在越南南部的06.1號區塊進行勘探。這一區塊已在2003年開始生產天然氣,但因不在中國主張的範圍內,故未引發爭議。

2006年,印度石油公司又獨資獲得越南東南的127及128號區塊勘探權。這兩個區塊位於中國主張的九段線內,但勘探活動在初期未引起太多關注。因為沒有發現油氣,印度不久就歸還127號區塊的勘探權。但在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2011年10月訪問印度時,雙方高調續租油田,才引發外界注意及中國抗議。

印度在南海擁有兩個區塊的天然氣勘探權。

在莫迪主政下,印度決定不理會中國的反對,繼續與越南進行此項石油合作,印度石油及天然氣公司於去年7月續約128區塊油田的勘探。公司官員坦承,雖然勘探的成效不彰,但基於印度在這一區域的戰略及外交利益考量,仍繼續承租這片有爭議油田。

此外,越南駐印度大使孫生誠也在上個月公開邀請印度進行兩百海里經濟海域的資源勘探,印度雖還未應予,卻已掀起一陣波瀾。

印度海軍也頻頻駛入南海地區。什瓦里克(Shivalik)級護衞艦西高止山(Sahyadri)號便在2015年下半年穿越南海,訪問與中國有南海爭議的越南、菲律賓等國。印度國防部的新聞稿稱,此項任務是為了實踐「向東行動」政策。印度已同意援助越南在胡志明市建設衞星接收站,被認為跟監看南海情勢有關。

其次,從全球戰略格局來看,印度的南海作為顯示它在美日等國的支持下嘗試扮演「離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

所謂「離岸平衡」策略,是指區域霸權藉由維持其他較遠區域內的權力格局,以阻止另一敵對霸權從中興起。換言之,印度希望聯合其他爭端當事國,以南海問題牽制中國這個崛起的對手。

1960年代以來,中印關係便因為邊界、西藏、中巴軍事夥伴關係等爭議而缺乏互信,兩國更因為同屬崛起國家而競逐區域及國際的影響力。但在雙邊的戰略競爭中,印度多數處於相對弱勢及被動狀態。北京勢力逐年滲入印度洋區域,中國潛艇在去年公開停靠斯里蘭卡及巴基斯坦,高調推動海洋絲路計畫,都讓印度備感壓力。印度的智庫專家們時常抱怨新德里的外交政策過於被動。在此背景下,南海爭端成為印度少數可以操作的反制籌碼。

但印度並非南海當事國,故先藉由相關國家的邀請,以強化在南海的存在。莫迪就任總理之後,新德里一改之前的模糊態度,開始對南海問題公開表態。莫迪2014年9月訪美時,印美首度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南海問題的航行自由。

2015年10月印度與菲律賓外長會議後的聲明,以馬尼拉主張的「西菲律賓海」稱呼南海,突顯對菲律賓的支持。日相安倍去年12月訪問印度時,兩國也首次在聯合聲明中表達對南海的關切。

然而,印度也必須要考量扮演「離岸平衡手」的作法及代價。印度雖然希望反制中國,但同時極力避免與中國產生軍事衝突。兩相權衡之下,印度傾向採取所謂的「軟平衡」(soft balance),即有限的軍事準備、非正式聯盟、在國際組織合作等,避免走向軍事同盟的「硬平衡」(hard balance)路線。

中國海岸警衛隊船隻與越南海軍船隻在南中國海碰頭。

對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提出,由美、印、日本、澳大利亞等四國海軍合組「非正式的戰略同盟」的主張,由於具有高度的軍事對抗性質,印度將會非常審慎。印度的利益在於保持「離岸」姿態,而非成為衝突的「前線」國家。

因此,印度目前不太可能採用軍艦巡弋的挑釁性作法,北京不必過度敏感。但印度與東南亞國家有聯合軍事演習的先例,將會持續以此種方式來進行離岸平衡策略。未來,南海中將常見印度的身影。

(作者系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台灣前駐印度外交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