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叫魂》作者、美國著名漢學家孔飛力辭世

刊登於 2016-02-16

美國著名漢學家孔飛力(Alden Kuhn)2月11日病逝。
美國著名漢學家孔飛力(Alden Kuhn)2月11日病逝。

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於美國時間2月11日病逝,享年82歲。漢學家魏希德(Hilde De Weerdt)2月15日在推特上發布了這則消息。

孔飛力的兒子 Anthony Kuhn 透露稱,父親患帕金森症已有多時;孔飛力的學生、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教授方德萬(Hans van de Ven)亦表示,自己上周曾計劃前去拜訪,但當時被告知先生已生命垂危。

孔飛力1933年出生於英國倫敦,1954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赴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日語及日本歷史,並於1955年回到美國後,在位於加州的軍隊語言學校學習中文。

1959年,孔飛力在喬治城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隨後回到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John Fairbank)和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教授學習中國歷史,並在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歷史與遠東語言的博士學位。

自1963年起,孔飛力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後於1978年回到母校哈佛大學,接替老師費正清教授,並曾於1980至1986年間擔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孔飛力被認為是繼費正清之後,引領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走向新方向的重要學者,卻一反費正清一代漢學家對中國上層人物的研究,而將基層村社作為打開晚清歷史的入口,把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歷史研究中,善於從新的理論視角來解讀中國原始檔案。他解剖中國政治權力結構,反覆研究中國政府治理問題:它如何運行?統治者如何統治?人民如何被統治?

1970年,孔飛力在博士論文《中國太平叛亂時期的民兵:團練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寫就了《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他提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不應該是1840年鴉片戰爭,他認為就對中國社會內部的變革而言,鴉片戰爭的影響比不上太平天國。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學界重視。

1990年,孔飛力發表了其學術生涯的代表作《叫魂:1768年的中國妖術大恐慌》(後稱《叫魂》),生動細緻地剖析了乾隆時期的一次大規模清剿運動。這本著作曾於當年獲得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最高學術獎「列文森」(Joseph K. levenson)獎,在中國學界及讀者中也口碑頗高。

孔飛力認為,隨着帝制的衰弱,皇帝不得不在怠政制度中注入大量獨裁權力,只有通過打擊腐敗大臣,才能鞏固皇權,而目標一旦實現,則會回到「相安無事」狀態;對於因叫魂引起的大量冤獄和對流民的極端災難,則毫不關心。通過對「底層」、「小事」的分析,孔飛力將清王朝中晚期衰敗的政治結構凸現無疑。這本書所描寫的帝制晚期病症,被認為對當下中國仍有巨大意義。

每個社會都以自己的方式對政治權力的限度作出界定。沒有哪個社會願意長期容忍不受限制的專權。在清代,普通民眾對於政治體制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他們在官方的濫用權力面前,也幾乎得不到任何保護。然而,歷史也表明,皇帝與官僚專制在實施威權時還是受到了某種限制的。在今天的中國,對威權同樣明顯地存在着某種形式的限制。在我看來,在這些限制因素繼續發展成長的過程中,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經驗將對之產生巨大的影響。

《叫魂》中譯本序言節選,孔飛力,1998年

2002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被認為是孔飛力有關中國現代政治變遷的集大成之作。這本書說出了中國帝制晚期的諸多根本性問題,其中現代中國的構建方法和特質被認為延續至今。

與老師費正清不同,孔飛力認為,中國走向現代化並非完全是因受外國刺激而被動反應的結果;作為「中國中心觀」的代表人物,孔飛力提出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面臨諸多在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晚清對於這些危機的思考和回應,許多已碰觸到了「現代國家」的範疇。孔飛力表示,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現代國家」的實現,或是透過中國自己的條件與經驗而成的,而非透過西方的路徑。

孔飛力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將海外華人移民史作為個人研究的新重點,曾於1997年出版《故鄉:海外華人歷史的思考》。此外,他還參加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若干章節的編撰。

248
如今據孔飛力教授在《叫魂》一書中描寫的年代已過去248年,書中所揭露的清朝中晚期帝制的病症,被認為對當下的中國仍有巨大意義。

聲音

黃仁宇所要界定的是中國歷史文化中同「現代性」不相容之處;而孔飛力所要追索的,則是中國歷史文化中同「現代性」相通的地方。

《叫魂》中文版譯者陳兼、劉昶

孔飛力的細節性描述是那樣地引人入勝而又令人顫慄,生動地展現了各省的恐慌怎樣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美國《紐約客》雜誌評價《叫魂》一書

《叫魂》背景

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一種叫做「叫魂」的妖術恐懼突然在中國爆發。這一妖術恐懼從大清帝國最富庶的江南發端,沿着運河和長江北上西行,迅速地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從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時間裏,整個帝國都被這妖術恐懼動員起來。小民百姓忙着尋找對抗妖術、自我保護的方法,各級官員窮於追緝流竄各地頻頻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廟堂的乾隆皇帝則寢食不安,力圖弄清叫魂恐懼背後的兇險陰謀,並不斷發出諭旨指揮全國的清剿。折騰到年底,在付出了許多無辜的性命和丟掉了許多烏紗帽後,案情真相終於大白,所謂的叫魂恐懼只是一場庸人自擾的醜惡鬧劇:沒有一個妖人被抓獲(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子虛烏有),沒有一件妖案能坐實,有的只是自擾擾人,造謠誣陷,屈打成招。沮喪失望之餘,乾隆皇帝只得下旨「收兵」,停止清剿。 (資料來自互動百科)

來源:財新網澎湃新聞共識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