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同步過冬:六部影片看惡劣氣候

特約撰稿人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1-29

今年冬季,氣溫驟降,全球同冷暖,的確「同步過冬」。不少報章科技版面都刊登專人報導,分析寒冬與全球氣候危機之間關聯。美國報紙甚至將頭條寫為「風暴來臨,紐約白過奧斯卡」。識講笑,仍有膽色與幽默感。多年以來,影像人員早用嚴肅態度拍攝過很多電影,力圖讓人了解人力對自然的破壞,以及環境崩潰後人類將要面對的困境。

A boy and his dog(1975)

冷戰時期,科幻電影處處透露危機感。七八十年代大多數電影背景,眨眼即到。《A Boy and His Dog》開篇即不斷用核爆畫面預警,隨之展開後又溫情脈脈。電影中的時間放在2024年,堪稱「指日可待」。地球表面已經變成一片荒漠,男主角與他的狗為生存,每天在晴雨不定的戈壁之中遊蕩。整個故事過程中,狗也獲得了人格,通過畫外音,心電感應般不斷與男孩交流。這種設計讓電影充滿溫情,在政治混亂,科技停步,社會也分裂的未來,氣候多麼惡劣都好,人與人之間如果失去了信任,不如去養一隻寵物吧。

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

洗不清政治宣講嫌疑,卻又是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在選票事件之外對世界影響最大之作。自2006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露面之後,這部紀錄片所到之處皆引人矚目。電影既是政治人物的一次側寫,又是環保議題的闡述,兩相結合,全球變暖問題似乎搭上了路演巴士,開往每一條最窄的汽車道。而每每相近的議題,與政治人物的性格對照,似乎也有了更多層次。一面講地球,一面其實隱含政治生態,都不能怠慢。

The Ice Storm(1997)

人與自然相比,當然渺小。李安拍出的這一部電影與環保關聯不大,卻道出人與自然在生存之外的另一種關係。極端天氣,脆弱生命無法維持,苦苦維繫的人際裂痕也將不堪重負。演員充分完成了在風暴來臨之際人的內心焦灼,展露出自然與人類社群之間的微妙關係。這種關係難以言明,多少算玄之又玄的東方思維,可不是沒有道理。

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2014)

大導演金馬倫監製,是一部電視紀錄片。節目以美劇週播形式,每週一集與觀眾見面,2014年播出第一季,共有九集。每一集都由大明星帶著團隊,前往世界不同地區,講述當地天氣變化對居民工作生活有何影響。第一集就請出夏里遜福,達成NASA專用機,採集空氣樣本。這套電視節目經有線電視台showtime買下,設置為成人觀看,可見內容也動魄驚心。當大明星深入各地,才發現環境對所有人一樣殘酷。

The Age of Stupid(2009)

The Age of Stupid 由獨立工作室完全自資拍攝而成,毫無外來資金幫助。構思大膽,將紀錄片與科幻劇情片合而為一,大玩影像拼貼,帶著歐洲實驗影像風格。故事在不太遙遠的2055年,世界當然逐漸荒蕪,氣象異常,但又未至於一無所有。男主角前往一座數字資料館翻看以往的紀錄,其中所用到的紀錄片,新聞都是眼下真實存在的。男子一面翻看,一面評述,似乎警鐘一般。遙遠地發問,如果當初知道後果,是否就能拯救世界呢?

Chasing Ice(2012)

全球其後惡化,冰川消融本是嚴峻話題,然而也可以拍得微微抒情。Chasing Ice 集合不同資料,呈現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 James Balog 的逐冰之旅。Balog 早年並不相信地球的氣候在惡化,這次長達數年的考察通過他的鏡頭收集證據,慢慢將一切呈上檯面。用最專業的手法,拍攝最美又最脆弱的畫面,用多種交通工具,跨越三個大洲,只為證明地球是否真的已經千瘡百孔。冰川風光和事實同樣讓人震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