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究,香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終於在1月10日公佈第一屆工作報告。報告建議在香港最大的島嶼——大嶼山開發14個康樂及旅遊設施,包括室內滑浪和室內跳傘、地標式植物園、水療度假村等;並提出要大量填海,擴展新市鎮和房屋,還要把大嶼山的東大嶼都會發展為香港2030年以後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
大嶼山將不再是香港西部的盡頭,而是可直達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的珠三角中心的重要門戶。
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報告全面考慮了大嶼山的發展潛力和保育需要,而屯門赤鱲角連接路、港珠澳大橋和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基建,將令大嶼山未來具有「全港重要性」,鼓勵市民積極提出意見,共同規劃、發展及保育好大嶼山。
但民間團體「守護大嶼聯盟」和「東涌人」等則質疑報告建議以配合珠三角經濟圈的發展為首要目標,未立足於大嶼山的環境承載力,若落實建議會導致生態破壞和公共空間被掠奪。「守護大嶼聯盟」還質疑委員會成員有旅遊業或鄉事派背景,當中或存在利益衝突。
報告建議在大嶼山的水口一地發展包括滑翔傘、單車、動物農莊等康樂設施,但 「守護大嶼聯盟」就指出,水口在2009年就被漁護署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擁有豐富的物種,若興建遊樂設施必然會破壞此處生態。
而除了爭議最大的康樂設施外,報告還建議在東涌新市鎮新提供4萬9千個住宅單位,預計會新增14萬人口,並要將現有懲教設施整合為「超級監獄」以騰出土地另作發展。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預計,如果全部建議的項目都落實,屆時大嶼山總人口將會達到16萬,就業職位也會達到13.8萬個。但「守護大嶼聯盟」質疑,委員會所說的新增職位大多將集中於零售、酒店、旅遊行業,「無法解決現時香港經濟過份向金融、服務業等傾斜的狀態」。
委員會成員劉炳章11日回應質疑,稱報告所建議的14個旅遊點規模都比較小,又指大嶼山比香港島要大,有空間可以既發展又保育。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也在網誌中說,委員會稍後會和政府一起舉辦展覽、簡報、公開論壇等,希望把大嶼山發展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樂及宜學」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