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星空下的吳哥攝影節

端傳媒記者 樊素心 發自柬埔寨暹粒

刊登於 2015-12-30

#影像

遊客在柬埔寨暹粒的吳哥攝影節展覽中心欣賞u001b戶外u001bu001b相展。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遊客在柬埔寨暹粒的吳哥攝影節展覽中心欣賞戶外相展。

一年一度的吳哥攝影展本月初於柬埔寨暹粒舉行。攝影展活動包括相展、講座、工作坊及相集分享。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在暹粒的陽光和星空下互相分享拍攝的樂趣。

影展的重頭戲是「大師班工作坊」。工作坊讓一班年輕新秀攝影師,在四天內跟隨知名攝影師指導下拍攝一系列圖輯,然後在影展最後一天公開作品,讓現場約一百位攝影師評賞。今年的導師包括兩位Magnum圖片社的攝影師Antoine d’gata及Sohrab Hura。新秀拍攝的圖片故事水準甚高,題材由暹粒的村落、柬埔寨變性人、至抽象主題如人的疏離感等。參展攝影師帶著愉快輕鬆的心情,在繁星下喝著Angkor啤酒,躺在竹蓆上,在微風下欣賞各人的作品,甚有度假氣氛。

今年的第十一屆吳哥攝影展亦展出了香港和台灣的攝影師作品。組織Invisible Photographers Asia (IPA) 籌備的放映夜展出了台灣大師張照堂、台灣攝影師沈昭良、香港攝影師謝至德、楊德銘等的作品,放映夜以攝影師黃勤帶於1989年拍攝的天安門屠殺《廣場上的日子》作結。策展人IPA主席Kevin Lee稱:「中港台地區有不少優秀的新晉攝影師,是晚放映會除挑選大師級的照片外,亦播放新晉攝影師的作品,希望把他們的作品介紹給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大家互相交流。」

約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在星空下,於暹粒FCC評賞圖輯。 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約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在星空下,於暹粒FCC評賞圖輯。

為期一周的相展,每天晚上八時在FCC Siem Reap舉行相片放映晚會,期中一晚的放映會播放了在東南亞地區拍攝的圖片故事。非政府機構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e與相展主辦單位合作,展示共6位知名攝影師有關緬甸淘金、採銅、採玉、鑽油的圖輯,用照片述說開採天然資源對環境及對人的影響。參展攝影師包括Lauren Decicca、Min Zayar Oo等,緬甸攝影師Min Zayar Oo展出緬甸採玉工人的圖片故事曾刊登於《時代雜誌》。

影展亦有講座探討新媒體與攝影,與及由攝影師分享創作點滴。為期一周的影展在每天中午都會舉行Portfolio Review環節,歡迎任何攝影師帶同作品,與專業的攝影師互相交流。端傳媒在展覽現場訪問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分享他們如何以照片紀錄身邊的人和事。

Ying Ang, 澳洲攝影師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攝影師Ying Ang的《Gold Coast》相集。

三十出頭的女攝影師八年前參與吳哥攝影展後改變了創作之路,由拍攝時裝轉往拍攝寫實攝影,並往美國紐約知名攝影學院International Centre of Photography (ICP) 深造,期後花了三年時間拍攝了攝影集「Gold Coast」(《黃金海岸》)。

澳洲的黃金海岸不單是著名的度假勝地,更是世界頭數名的宜居城市。在黃金海岸住了17年的Ying Ang卻用照片剖析這城的黑暗面。

「我在黃金海岸成長。13歲時有朋友的家長在聚會中公然問我需要甚麼毒品。」她娓娓道出這城的「不正常」一面。她前男友的家曾發生殺人及自殺事件,身邊又有癮青被送往精神病院。在Ying眼中,黃金海岸的夢幻背後隱藏了很多社會問題,但多數人選擇視而不見。這驅使已遷往美國居住的Ying多次返回黃金海岸,以攝影解答心中揮之不去的問題:「黃金海岸背後到底藏著多少黑暗面?」

Ying解釋,照片包含了城市整齊、高貴的一面,同時拍攝了青少年頹喪、無力、迷失的一面。書本的後頁附有一本小冊子,當中有黃金海岸的地產廣告,另外也夾雜了城市的謀殺案新聞:地產商一方面在打造天堂,城中卻有人活在地獄。城市隱藏大堆社會問題卻被美好的想像掩蓋,香港、台北、上海等大城市不也是一樣嗎?

Palani Mohan,印度裔香港攝影師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攝:Palani Mohan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攝:Palani Mohan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攝:Palani Mohan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攝:Palani Mohan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攝:Palani Mohan
圖片故事《Hunting with Eagles》。

十二月的柬埔寨暹粒仍然酷熱,攝影師Palani Mohan受訪時滿頭大汗。一年前的冬天他身在蒙古拍攝禿鷹獵人,大雪紛飛、嚴寒來襲的蒙古與暹粒嚴如兩個世界。驅使他冒著寒風,四年來多次前往蒙古拍攝的,原來是他少年時曾看過的一張照片。

「那時我在澳洲悉尼的報紙擔任攝影學徒,牆上貼著那照片非常漂亮,我已忘記是誰拍的,相下只寫了一句圖說:『蒙古』。」他説。直至4年前,已婚並已育有子女的Palani收到蒙古航空的宣傳電郵,他回想起澳洲報館的那張相,二話不說便訂機票前往蒙古。他憶述準備往蒙古拍攝前那份興奮的心情:「我立刻趕往中環的户外用品店,買齊一切御寒衣物,但其實在負40度的天氣下實在沒法保暖!」他笑説。

蒙古獵鷹和獵人得到世人注意,得歸功每年冬天在蒙古舉行的狩獵節。每年十月,蒙古的獵人會齊集一起展示他們的獵鷹,不少人慕名而至。惟Palani強調,他的照片並非聚焦這節日,因為節日已趨商業化,部分獵鷹甚至會因節日的人群和活動太嘈炒而心臟病發死亡。因此他深入蒙古Kazak地區認識真正以獵鷹狩獵的獵人。在遠離烏蘭巴托的村落裡,他認識了獵人的首領,並為他拍下與曾孫女的合照。

「這個冬天會奪走我的生命了。」族人告訴Palani,年輕人都往烏蘭巴托打工去了,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狩獵。Palani希望他的一系列黑白照可以為這群獵人,還有他們的文化做個紀錄。

90多歲的首領告訴Palani一切有關獵鷹的事。獵人們在森林中尋找適合狩獵的幼鷹,自幼鷹數月大起,獵人每天會親手向幻鷹餵食,會輕撫幼鷹。「獵人說他們會夢見自己的獵鷹,睜開眼時會看到獵鷹在身旁。雄赳赳的獵人多次向我述說他們如何愛護獵鷹。這就是為何野生的獵鷹會願意效力獵人,因為獵鷹就是獵人的家人。」Palani說。

他跟隨獵人往打獵。獵人們的目標是狐狸,因為孤狸皮保暖。獵人要趁大雪時才打獵,因為狐狸會在雪地上留下腳印,獵鷹看見狐狸後瞬間出擊,不消數分鐘便能獵得狐狸。獵人們願意向Palani打開心扉,拍攝生活細節,因為他們心知這傳統或會在十數年後失傳。

已屆九旬,半盲半聾的首領去年冬天對Palani説:「這個冬天會奪走我的生命了。」族人告訴Palani,年輕人都往烏蘭巴托打工去了,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狩獵。Palani希望他的一系列黑白照可以為這群獵人,還有他們的文化做個紀錄。

Palani的「Hunting with Eagles」照片在今年的吳哥攝影展中展出,同名新書在線上書店亦有出售。詳情可參考攝影師的網頁:http://www.palanimohan.com/

相展資料

第十一屆吳哥攝影節(11th Edition Angkor Photo Festival & Workshop) 於2015年12月5日至12日於柬埔寨暹粒舉行,每晚的放映會和講座不需事先報名,免費入場。而攝影節的免費「大師班工作坊」會於每年六月開放免費報名,另每天中午舉行的Portfolio Review環節同樣需要網上報名。有興趣參與攝影節的攝影師,可留意吳哥攝影展的網頁的最新消息:http://angkor-photo.com/

參觀吳哥窟的僧侶。攝:樊素心/u001b端傳媒
參觀吳哥窟的僧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