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區還是環保示範區?
連日來,在對20日的深圳光明新區山泥傾瀉事故連續報導中,端傳媒通過對核心地帶紅坳村工業園的選址調查後發現,引發事故的紅坳渣土受納場,實際竟然建在深圳生態控制線內。
這條被稱為「鐵線」的生態控制線,是2005年,深圳以8處大型區域綠地和18條城市生態廊道組成的生態綠地系統為基礎劃定的,並一直列為政府的重點項目,也是中國首條環境生態線。
生態線仿效的是香港郊野公園保護制度,或者是內地的自然保護區。根據2013年優化的生態控制線圈定的土地面積,佔深圳總面積的一半。
但是,位於光明新區的紅坳渣土受納場,這樣一個明顯存在巨大生態環境污染隱患的污染項目,究竟是如何通過審批進入生態線之內的,並通過環保部門的審批呢?
資料顯示,紅坳所在的光明新區曾獲「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稱號。在光明新區15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84平方公里被納為生態保護用地,嚴禁開發,佔新區總面積的54%。
《南方日報》曾有報導稱,「光明新區承擔了為深圳提供保護有限生態資源的重任,要為未來留住青山綠水和更好的發展空間;而要打造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它也亟需兼顧到經濟發展,需要摸索出線內綠色發展模式。」
但從實際情況看,紅坳渣土場卻是光明新區的負面例子。從Google Earth的衛星圖記錄,自03年到15年間,該片工業園區周遭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被渣土覆蓋的土黃色區域逐年擴大。
根據同於2005年出台的《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旅遊設施和公園可以進入生態控制線區域外,其他建設被嚴格禁止。
但由於環保部門的批覆顯示,城管部門認定該項目屬市政公共設施,屬於可以建設在生態線範圍內的四類項目之一。
那麼究竟是誰同意該項目進入生態線的?
誰在審批?
根據政府公開資料顯示,擁有最終審批權的部門是深圳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他們決定對該項目放行,這意味著項目將逾越生態線。
2015年2月27日對《光明新區光明紅坳餘泥渣土臨時受納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覆(深光環批[2015]200139號)中出具的理由是,光明新區光明紅坳餘泥渣土受納場項目本身是一項環保工程,「有助於將光明新區餘泥渣土進行有效的削減和處置,對城市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本項目選址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但在生態控制線範圍內,項目為市政項目,屬於可在生態控制線內進行建設的項目。」
一個重污染項目就此搖身一變為環保工程。
翻閱過往關於建立生態線的媒體報導,參與深圳規劃的深圳市城市規劃研究所所長盛鳴2013年11月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曾表示,深圳當時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張,人口、土地、能源與水資源、環境承載力都「難以為繼」,為此,寸土寸金的深圳不得不「非常艱難地」劃定了這條控制線。
該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這是該提法首次在黨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現。眾多學者一致認為,「生態紅線是不可觸碰的底線,也是我國生態安全的最低保障。」
在深圳落實生態控制線的過程中,大量的村落和工廠被遷出生態控制線範圍之外,當中也遇到不少利益衝突和糾紛。關於拆遷生態線裏的廠房造成的經濟損失,和遭遇當地村民反對的報導在當地媒體中也屢見不鮮。
但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600項目侵佔生態線
在深圳城市建設中,侵佔生態線的不僅僅是紅坳渣土受納場一家。跨境環保關注協會通過深圳政府的公開資料統計,自2009年以來,共有600個項目佔用生態控制線範圍內區域。
其中常見的佔用基本生態控制線的類型包括:高速公路、道路、餘泥渣土受納場、垃圾焚燒發電廠、燃氣管道工程、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雨污分流管網工程、排污管網、河流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高壓線路、軌道交通地鐵、餐廚垃圾處理廠、醫院醫療中心,這其中許多都是厭惡性設施、污染型工程、或公路這種延伸很廣、影響生態系統連續性的項目。
最為驚人的是,今年的增長是自有數據以來增長最迅猛的一年,而且集中在公路地鐵等大型永久性項目的驟增,達到149宗。
依據中國相關法律,建設在生態線內部的項目信息,必須予以公示,公示期為30日,任何單位或個人如果對相關項目的選址有建議或者意見,必須實名向國土局反應。
跨境環保關注協會(CECA)發言人接受端傳媒採訪表示,餘泥渣土場是涉及山地區域的項目,根據《水利部關於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許可規章的決定》,還應依法編製《水土保持方案》;並且由於該項目的面積大於10000平方米,方案級別應為較嚴的報告書。而根據互聯網信息搜索顯示,本次山泥傾瀉事故中的紅坳村渣土場《水土保持方案》並未有任何公示或公眾諮詢信息。
而就在山泥傾瀉事故發生當日,仍然有若干佔用生態控制線的項目正在公示期中,包括:下坪填埋場滲濾液處理二廠、城市軌道交通10號線工程涼帽山站-李朗站區間建設項目、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受端配套交流工程線路(寶安段)、500千伏叢林(吉祥)站配套220千伏線路工程(寶安段)。
政府一邊要求嚴格執行生態控制線,另一邊又有各種污染項目可以順利通過環保部門審批佔用生態控制線範圍,這條線究竟是城市環保的化妝術,亦或是間接轉化為各級審批部門新的尋租方式?
事故過去4天了,這樣的工業區是如何通過審批出現在生態線裏,對各級審批部門的調查與問責悄無聲息,並未有任何提及。23日,警方帶走被違規轉包經營權的益相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但該公司或許只是壓倒這個崩塌的「市政項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實習生彭越對本文亦有貢獻)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