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跨國大投行在英國是怎樣避稅的?

刊登於 2015-12-24

七家大型投資銀行2014年在英國僅繳納3100萬美元稅款。攝 :  Peter Macdiarmid/GETTY
七家大型投資銀行2014年在英國僅繳納3100萬美元稅款。

投資銀行利潤驚人,是否也貢獻了鉅額的税金呢?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野村控股、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瑞銀這7間大型投資銀行,2014年在英國繳納的税款總額僅為3100萬美元,儘管它們的總營收高達310億美元,盈利也有53億美元之鉅。

2013年歐盟調整規定,要求銀行按國界公布獲利情況和納税數額,相關數據因此流出。歐洲議會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會主席 Sharon Bowles 是要求銀行按國別發布報告的推動者之一。他表示,「英國對待銀行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加寬容,可能會令公眾感到不快。這就是我們通過這一舉措的原因,好讓人們可以進行分析。」涉及到的投行均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英國税務當局 HMRC 與財政部也以事關納税人機密為由,拒絕發表意見。

這些大型金融機構的課税情況,顯示他們聲稱要支付合理份額税金都是假象。他們依賴納税人為其風險背書,卻只向國庫支付最低的金額。

反對黨工黨議員 John Mann

文件顯示,部分銀行未繳税主要由於報告虧損,或僅報告規模較小的分支業務獲利從而享受較低税率。其中,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野村控股和摩根士丹利這5間投行的主要分支業務並未繳納公司税。盈利達19.8億美元的情況下,高盛的納税額也僅為2260萬美元,約相當於盈利額的1%。

摩根大通在英國的投行分支2014年獲利26億美元,税負本應為5.24億美元,但針對外資公司的税惠政策、前一繳税期的多付税款和「其他可用的税惠收益」將這筆税款抵消。高盛在英國的分支機構税負較低,則主要由於在發放股票獎勵前將這筆款項從獲利中扣除。美銀美林和瑞銀均因為「使用了歷史虧損結轉」而享受免税和減税。

歐洲銀行業確實正在經歷寒冬。今年以來,歐洲和美國的銀行已陸續宣布了累計超過10萬人的裁員計劃。根據《金融時報》的統計,11間歐美大型銀行的裁員比例超過10%。多間銀行的獲利情況同樣堪憂,僅德意志銀行2014年在英國的業務虧損就高達22億歐元。

這不是第一次出現國際大機構出現類似的避税事件。谷歌、亞馬遜、星巴克和 Netflix 都曾因在英國的避税策略被批評。2012年星巴克在英國的銷售量為4億英鎊,然而,通過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將部分資金轉移到荷蘭的姊妹公司、從瑞士購買咖啡豆、在其他業務支付高利息等方式,星巴克在英國並未繳納公司税。2011年亞馬遜在英國銷售達33.5億英鎊,卻只報告了180萬英鎊的税款。2011年谷歌在英國的税款也僅為600萬英鎊。

除了減少公共收入,跨國企業避税還將損害當地企業的利益。Institute of Directors 的總幹事 Simon Walker 認為這關乎公平,「對支付鉅額税單的公司來説,跨國公司能夠避税非常令人沮喪。」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件事沒什麼可做文章的,這些銀行的做法符合英國税法,而且自2008年以來,歐洲銀行業確實持續處於虧損。

33000
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野村控股、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瑞銀這7間投行在英國的員工總數為3萬3000人。

聲音

理論上你可以表達憤怒,正如多數人所做的,這也完全合理。不過,鑒於這只是中途進行的資產評估,大多數銀行可能已經虧損多年,換句話説,由於累積虧損多餘盈利,它們本不必支付任何税款。

獨立報網友 bludger

使我擔憂的是,下次危機到來時,這些銀行還會向總理尋求幫助──用我們的納的税。

獨立報網友 AngryMan

公司税

英國從1965年正式開徵公司税(Corporation Tax),此前英國政府將公司視為非法人企業(Unincorporated Business)徵收所得税和利潤税(Profits Tax)。根據住所(Residence)標準,英國公司税的納税人可分為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對前者,需就其世界範圍內的所得繳納公司税;對後者,只有通過在英國的該分支機構或代理人從事業務並取得的利潤部分,才需繳納公司税。(資料來自MBA智庫)

來源:路透社衞報獨立報BBC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