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得主周浩講過他的一次頓悟。有個德國漢學家要策劃展覽,主題是呈現中國的變化,周浩問他:展覽想講述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策展人說了兩個字:混沌。這兩個字深深影響了周浩,也成為他拍攝紀錄片的重要出發點。
所謂混沌,就是既有的一切印象都不再可靠,舊有的觀念也不再穩定,萬事都危機四伏,又隨時絕處逢生。在混沌中,試圖描述「此刻」的努力彌足珍貴,因為每一個此刻的切片,都可能是歷史結晶出的永恆。
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中,非虛構寫作顯示出它的力量。近年在華語世界大熱的何偉(Peter Hessler)、歐逸文(Evan Osnos)兩位英文作者,便以《紐約客》式寫作,讓身處其中的人,看到一個個因司空見慣所以視而不見的中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