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沒有貴族的時代 培養「大寫的人」

出於對歐美國家教育個性、自由、民主的認同和嚮往,在富起來的大陸,很多家長開始選擇國際學校模式。但全盤西式的國際教育可能在家長和孩子之間豎起一道文化的「牆」。如何解決?郝少林和他的團隊在努力趟一條中西合璧的新教育之路。

在沒有貴族的時代 培養「大寫的人」
北京臨川育人學校,幾個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路過。

1. 讓孩子成為「大寫的人」

「我對兒子的要求是,一定不能在中國讀大學。」一位北大碩士畢業的家長告訴端傳媒記者。

這位遊歷過30個國家的母親,原本是從中國以考試為選拔標準的應試教育中勝出的佼佼者。她説痛恨中國公立教育中馬不停蹄的考試和對於人性的禁錮。「教育應該實現人性本身的解放,讓孩子成為『大寫的人』」。

「我只要求兒子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靈,」她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