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調查:「金鐘道集團」成中非交易「掮客」 用離岸公司隱藏神秘交易(下)

港商徐京華用一層蓋一層的神秘經營模式,在全球簽下數百億美元生意,用軍火和金錢賄賂非洲動盪政權,介紹中國企業幫非洲搞基建,最終將非洲石油輸往中國。

端傳媒記者 陳嘉茵 研究員 黃翠蓮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11-26

「金鐘道集團」成中非交易「掮客」 。圖:端傳媒設計部
「金鐘道集團」成中非交易「掮客」 。

擁有8個化名的徐京華,挾着港商之名,作為中間人一直游走於中國及非洲兩國之間經營生意。中國內地媒體用「國際掮客」來形容他。「掮客」一詞,出自晚清一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意即替人介紹買賣,從中賺取佣金的中間人。

徐京華與其生意夥伴在香港位於金鐘道的寫字樓建立了龐大的「金鐘道集團」,以「以基建換石油」,連接起非洲的石油及中國的基建企業,而該集團則作為中間人,分別從兩邊收取利益。

憑藉這種技略,徐京華的業務越滾越大,截至今年11月19日,「金鐘道集團」在香港有29間公司正在營運,當中19間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由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公司持有,這些離岸公司無需公開股東及董事的身份。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師陳偉信在一篇2013年刊出的訪談中,引述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國際關係講師William Vlcek指出,離岸公司有助隱藏資產最終擁有人的真正身分,「離岸公司在商業交易時的透明度極低,很難找到涉及交易的資產最終擁有人,或是誰人在交易中作欺詐行為」。於是不少公司為了隱藏身份,或打算從事不可告人的商業手段,都喜歡把公司業務註冊海外。

中國內地的執法機構一直對離岸公司強行執法,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國家外匯管理局,於今年4月12日起,聯合在全國展開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的行動。今年10月初,當局已破獲92宗相關案件,涉案金額逾人民幣8000億元。

而這個龐大的「金鐘道集團」正是用這一層又一層的離岸註冊公司關係,刻意隱藏大量交易資料。

金鐘道模式——專挑政權動盪國家,以基建換石油

翻開美國國會於2015年5月針對該集團發布的報告,指該集團自2004年起,便前往非洲為中國尋找天然能源,通過與當地商人及政府領導層的私下關係,取得能源項目,然後再藉此取得國際銀行的貸款,得來的貸款,再轉借給非洲的政府,換取當地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然後把項目外判給中國基建企業。

整個過程,金鐘道集團作為中間人,幾乎毋需投入任何資金,便能用項目的概念在金融機構借上借,滾出一個千億王國。集團內的人物,一如徐京華,一直扮演牽線角色。

2000年初,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向中央政治局講話中,首次把中國「走出去」戰略升到關係國家發展全局和前途的程度,鼓勵國企對外國發展。首先按着國家方向走的是中國石油業。根據中國石油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石油國內產量增速減緩,但原油進口量和消費量則大幅上漲。

面對供不應求,中國石油企業於是加速到國外開採, 2003年早期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化集團公司就以1.05億美元收購了挪威油田服務集團Petroleum Geo-Services的子公司Atlantis,該公司在非洲突尼斯和亞洲阿曼有石油資產。同年,中化集團公司再以1億美元收購了厄瓜多爾一個油田的股份,及後將它每年的權益油生產增加到3,140萬桶。

同一時期,根據美國國會在2015年針對「金鐘道集團」的報告,2003年徐京華正是向非洲安哥拉及剛果石油、採礦和房地産商人海爾德.巴塔格里亞(Helder Bataglia)提出共同在非洲與拉丁美洲合作做生意,成功靠攏巴塔格里亞。徐京華透過帶巴塔格里亞到中國會見中國企業代表,得到巴塔格里亞的信任後,乘着國家「向外發展」的機會,打開進入非洲的大門。

多份針對徐京華的報告及報導指出,他總是在一個國家最動盪的時期,乘機進入做生意。2000年代,在安哥拉內戰晚期,徐京華參與了中國向安哥拉多斯桑托斯(José Eduardo dos Santos)政府售賣軍火,藉以與多斯桑托斯建下交情。到內戰在2002年結束,安哥拉急切需要重建基礎設施,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安哥拉政府為腐敗政權拒絕發放貸款時,徐京華的「金鐘道集團」就會「出手相助」。

2005年,中基公司宣布向安哥拉政府發放29億美元貸款,用於國內基礎設施重建,同年9月23日,安中國際石油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成爲安哥拉向中國銷售石油的中間人。首宗交易順利進行後,該集團陸續獲得安哥拉十多個石油區塊的權益,安哥拉此後成爲中國進口石油的重要來源。

今年5月,《彭博社》報導,安哥拉成為中國第二大石油供應國,佔中國總石油進口11.94%,而中國佔安哥拉原油出口近一半。

安哥拉一役成功之後,金鐘道集團沿用這運作模式,以高速複製的節奏,發展到其他非洲地區,2008年,在幾內亞一名軍官把執政黨趕下台之後取得了一份採礦合同﹔2009年成功在津巴布韋穆加貝政權受到動搖時,獲得開採鑽石許可。

「金鐘道集團」業務跨越12國。圖:端傳媒設計部
「金鐘道集團」業務跨越12國。

不過,美國政府對這集團早有懷欵,亦早盯上徐京華這名港商。2014年4月17日,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産控制辦公室(OFAC)宣布對徐京華進行制裁,凍結他在美國司法管轄權範圍內的全部資産,並禁止美國公民和企業與他進行交易,卻未有列出原因。

爛尾基建項目

中國人總說有危就有機,金鐘道集團以中間人身份聯絡投資相方,從中取得豐富利潤,在商言商,無可厚非。但事實上在獲得非洲各國的石油開採權後,承諾用於基建的資金卻總是缺位。

2005年中基公司在安哥拉承接344億元人民幣的安居家園的項目工程,同時承接的項目還包括新羅安達國際機場、本格拉鐵路、羅安達鐵路、莫桑梅德斯鐵路、安哥拉國家行政中心及羅安達市政工程項目等30多項基建工程。

獲得基建項目合同後,中基公司便返回中國尋找外判商,穿針引線下,中國國企中鐵20局獲得羅安達和本格拉鐵路,四川營山建築工程總公司獲得莫桑德斯鐵路,杭蕭鋼構取得安哥拉「安居家園」,廣西建工得到羅安達新城建設項目,福建寧德路橋獲得安哥拉公路修復項目,北京建工取得中基安哥拉辦公大樓項目。

不過,「財新網」報導發現,這些中國企業,很快便發現這些外國的巨大工程根本做不下去,原因包括中基公司向安哥拉政府提交的工程報價太低,成本上中國企業根本支撐不了,加上大量工程同時上馬,安哥拉政府無力同時撥出工程頭筆款項。種種原因導致工程無法繼續,出現大量爛尾工程。

這些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安哥拉,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徐京華原來在其他非洲國家承諾投入大量資金後,最後並沒有兌現,這些消息傳回中國國內,震動中央政府。

2009年10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公開表示,中基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國際公司,其在幾內亞的投資純屬其企業自身行為,該公司活動與中國政府無關,中國政府不了解具體合作情況。」

成也石油 敗也石油

中石化早年希望到非洲國家開採石油,但初始的階段,對非洲國家運作仍未摸清,只能靠着「金鐘道集團」在非洲的人脈,穿針引線。

透過利用中外人脈,2004年「金鐘道集團」相關公司安中石油,與中石化國勘的海外子公司SOOGL(Sinopec Overseas Oil & Gas Limited),合資成立安中國際控股公司(下稱︰安中國際),並於2005年獲得安哥拉深海油田18區塊。 安中國際所拿下的18區塊,由中國石化股份(香港)國際有限公司佔55%,其餘的45%屬於由金鐘道集團與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下稱:安哥拉石油)合資的安中石油。2011年,18區塊的收購、勘探、開發投資全部收回。中石化曾估算,根據該區塊的産量,若油價始終保持在每桶約100美元,從2013年起至2029年協定到期,中石化能從該區塊獲得33億美元的利潤。

手持利潤的預算,徐京華於2006年繼續向中石化兜售安哥拉其他海上油田,唯當時的中石化總經理陳同海認為報價太高,而沒促成交易。

直至2008年初,新上任的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出訪安哥拉,令收購提議再次上馬,「財新網」引述知情人事透露,蘇樹林當時是坐徐京華的私人飛機去安哥拉的。

2008年至2013年間,中石化陸續收購或增持了安哥拉15/06、17/06、18/06、31和32,共5個海上區塊的權益,收購總價約28億美元。

直至2014年底,中央巡視組及審計署先後對中石化作出巡查,發現中石化在後期收購的5個安哥拉石油區塊,所付出的並購資金、後續生産性投入及爲「金鐘道集團」相關公司的墊支金額,截至2015年5月,共約100億美元。

中石化還額外付了5100萬美元中介費給徐京華,並在7年間為徐京華和安中石油董事支付了合共5,800萬港元的「日常消費」。

中石化、中石油系人馬逐一被查。圖:端傳媒設計部
中石化、中石油系人馬逐一被查。

中國打老虎的反腐行動自2013年進入石油系統,第一個落馬的是前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他因受賄、巨額財産來源不明及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被判有期徒刑16年,並沒收個人財産人民幣100萬元。

其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石油系」一哥周永康、前中石化董事王天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廖永遠、前中石化總經理的蘇樹林,相繼被查、開除黨籍以至成為階下囚。當中同為虎年出生的廖永遠及蘇樹林,在石油系統內,向來有「二虎」之稱,亦被指是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親信。曾慶紅的身份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親信。

至今,中央仍未公布對蘇樹林及徐京華的指控,這次打貪風波對「金鐘道集團」將帶來什麼影響仍是未知之數。不過,就如美國國會針對「金鐘道集團」的研究報告作者梅利(J.R. Mailey)所言:「很難想像我們所知的金鐘道集團能夠在沒有他(徐京華)的情況下生存下去。但是,即使金鐘道集團垮台,不用多久就會有另一個掠奪性的投資者猛撲過來,填補其留下的空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