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科學家發明「轉基因蚊子」可抵抗瘧疾

刊登於 2015-11-25

科學家通過對蚊子的基因改造,創造出一種不會傳播瘧疾的蚊子,或為對抗瘧疾的新方法。攝:Justin Sullivan/GETTY
科學家通過對蚊子的基因改造,創造出一種不會傳播瘧疾的蚊子,或為對抗瘧疾的新方法。

蚊子是傳播瘧疾的主要媒介,但《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創造出了一種「轉基因蚊子」,可以使它們不再傳播瘧疾;而且這些抗病基因還會代代相傳,令越來越多的蚊子具有抗病性,或為控制瘧疾提供新途徑。

這是重要的第一步……我們現在創造的蚊子並不是最終版本,但這種技術能讓我們有效地創造大量同類的蚊子。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 Anthony James

研究者們選取了在印度發現的名為 Anopheles stephensi 的蚊子,用 CRISPR 方法為它們植入抗病基因。改造後的蚊子將不會成為瘧原蟲的宿主,從而難以傳播瘧疾病源,且植入的抗病基因幾乎百分之百遺傳給了後三代蚊子。研究者們相信,當這些蚊子被放到野外,它們與普通蚊子生下的後代也會攜帶抗病基因,最終令無抗病基因的蚊子比例越來越少。研究者們還相信,這一方法同樣適用於其他種類的蚊子。

研究者們表示,雖然「轉基因蚊子」不是對抗瘧疾的唯一方法,但它是一種新武器。此外,相比之前的研究者嘗試用轉基因方法讓蚊子絕育,從而達到控制瘧疾的效果,「轉基因蚊子」對生態的影響顯然小得多。

但也有科學家對此持謹慎態度。劍橋大學基因學家 Simon Bullock 認為,雖然基因技術在控制瘧疾及其他全球性問題上具有極大潛力,但由於基因變化可在野生環境中迅速擴散,科學家們必須格外小心。

此前,多國科學家曾於今年8月在《科學》期刊上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從事基因實驗的科學家們小心看管自己的實驗室產物,若轉基因生物不慎流出,可能會為生態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58
BBC 指出,儘管存在多種預防和治療途徑,每年仍有約58萬人死於瘧疾。

聲音

基於這種技術的蚊子品種或可在控制與消滅瘧疾方面起到主要作用。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 Anthony James

在進行開放性的野外測試前,他們(研究者們)需要先在小空間裏測試,以確定他們的方法能否在更大的範圍內奏效。理論上來説,這種技術應該能在野外奏效,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也許到那時,人們才會意識到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對人類的意義。

康奈爾大學教授 Anthony Shelton

轉基因技術具有高度敏感性,有關該領域的研究也被要求公開透明。當我發現作者們沒有在論文中公開他們研究中的抑制程序及評估方式,真是吃了一驚。

劍橋大學基因學家 Simon Bullock

瘧疾

瘧疾(Malaria)是一種蚊媒病,由寄生性的原生生物界(一種單細胞微生物)瘧原蟲屬引起,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不適、嘔吐、頭痛,嚴重的還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甚至死亡。這些症狀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後十到十五天內開始出現。而在瘧疾倖存者中,再次感染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GuardianScience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