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晚,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台北舉行。改編自唐代傳奇小説、由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武俠電影《刺客聶隱娘》拿下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5項大獎,成為本屆金馬最大贏家。
獲得10項提名的台灣電影《醉·生夢死》最終奪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等4個獎項。這部影片是導演張作驥首次觸及同志議題的電影作品,今年2月曾在柏林影展廣受好評,並獲得了由柏林最大同志雜誌《Siegesale》評選出的最佳影片大獎「勝利柱獎」。
由翁子光執導的《踏血尋梅》是本屆金馬獎入圍提名項目最多的香港電影,共獲得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攝影等在內的九項提名,但最終只奪得了最佳男配角獎項。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一位隨母改嫁移居香港的16歲少女,因與繼父不和,欲早日離家自立,結果輟學參與「援交」賣淫,最後被殺害及肢解。
本屆金馬最佳原著劇本獎得主是由中國導演賈樟柯自編自導的影片《山河故人》,這部影片的時間跨度長達26年,講述了女主角「濤」的情感經歷。賈樟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這是我最私密的一部影片,因為有很多個人體驗在里面。」
本屆最佳男、女主角則分別由中國導演馮小剛(《老炮兒》)和香港演員林嘉欣(《百日告別》)奪得。

本屆金馬獎有不少獲獎影片在此之前便在國際電影節上有所斬獲。除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在今年的康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外,當晚獲獎的中國大陸劇情片《路邊野餐》和紀錄片《大同》也曾獲得過國際獎項。
中國獨立電影《路邊野餐》在金馬頒獎禮前一天便獲頒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該片導演畢贛在頒獎禮當晚又將最佳新導演獎收入囊中。在此之前,年僅26歲的畢贛就曾於今年8月在瑞士洛迦諾(Locarno)國際電影節上就憑藉此片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
(紀錄片創作者)資源很少,同時也不善於自我推廣。在座的都是明星,也是業內的領袖,我很希望大家能多支持紀錄片的製作,能在你們方便的時候在社交媒體上點一下『讚』,推薦一個影片,這可能是對一個紀錄片創作者最大的鼓勵……我覺得保有一個紀錄片的獎項本身,就是對電影藝術的溯源和尊重。
本屆最佳紀錄片《大同》由中國紀錄片導演周浩執導、趙琦工作室製作,周浩在去年的金馬獎就曾憑藉《棉花》拿下最佳紀錄片獎。而本片也在今年的聖丹斯(Sundance)國際電影節獲得了紀錄片評審團特別獎。
《大同》又名《中國市長》(The Chinese Mayor),講述了時任山西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在「文化大同」的理念下,進行了五年之久的「造城運動」。為了修建城墻,他拆遷了50萬居民的房屋,同時為大同留下了近2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導演周浩用一年多的時間跟拍了耿彥波,紀錄他的施政理念以及如何處理拆遷、上訪等問題。 本屆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如下:
- 最佳劇情片:《刺客聶隱娘》
- 最佳導演: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 最佳男主角:馮小剛(《老炮兒》)
- 最佳女主角:林嘉欣(《百日告別》)
- 最佳男配角:白只(《踏血尋梅》)
- 最佳女配角:呂雪鳳(《醉·生夢死》)
- 最佳新導演:畢贛(《路邊野餐》)
- 最佳新演員:李鴻其(《醉·生夢死》)
- 最佳原著劇本:賈樟柯(《山河故人》)
- 最佳改編劇本:萬瑪才旦(《塔洛》)
- 最佳攝影:李屏賓(《刺客聶隱娘》)
- 最佳剪輯:張作驥(《醉·生夢死》)
- 最佳音效:杜篤之、朱仕宜、吳書瑤(《刺客聶隱娘》)
- 最佳視覺效果:金旭(《智取威虎山3D》)
- 最佳動作設計:徐皓峰(《師父》)
-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邱偉明(《華麗上班族》)
- 最佳造型設計:黃文英(《刺客聶隱娘》)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尚德、曾韻芳(《醉·生夢死》)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不要放棄》詞曲唱:舒米恩·魯碧(《太陽的孩子》)
- 最佳動畫長片:《麥兜·我和我媽媽》
- 最佳紀錄片:趙琦工作室《大同》
- 最佳創作短片:程偉豪《保全員之死》
-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侯孝賢
- 終身成就獎:李麗華
-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山河故人》
-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路邊野餐》
聲音
感謝和我一直工作的劇組,有的人合作都超過了30年,謝謝大家,像李屏賓、還有錄音,錄音的名字忘了。我現在容易忘事,但電影是不會忘的。
金馬獎無論誰得獎,都遵循過往六年的基本規律,藝術見長,文藝主打,並不會太多顧及票房方面成績。事實上,除了名字叫做台灣電影金馬獎,金馬獎是哪邊都不靠。但或許也正是這一點,維持住了金馬獎在兩岸三地電影節之中的地位。
馮小剛這輩子估計都拿不到最佳導演獎,但沒想到拿了個最佳男主角。
金馬獎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