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黃岳永:創科局的成敗關鍵是什麼?

創科局身患公眾欠缺信心此先天不足之症,要贏回社會的信任,當務之急是找到「勁人」來籌組一強大的團隊,嚴防出現監守自盜。

刊登於 2015-11-19

2010年10月20日,美國加州,已故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在新品發佈會上演講。攝:Justin Sullivan/GETTY
2010年10月20日,美國加州,已故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在新品發佈會上演講。

公眾一直就應否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爭論不休,既然創科局的成立已成定局,與其將討論停留在拉布剪布,或是政府在推行創新科技上劣跡纍纍,倒不如將眼光放遠一點,想想如何令到創科局可以名副其實作出貢獻。

創新科技是用作推動人們與社會的進步,它既非地產項目、也不單是開放中國IT市場、更絕非盲目派錢予一些所謂新創企業,以達至「交數」的目標。我們期望的創新科技,是推動人們將創意和科技結合,以提升整個城市的競爭力。

已故的蘋果公司創辦人Steve Jobs提出「點」與「線」論點,就如蘋果透過開發出iTunes、iPhone及Apps Store這些「點」,最終發展出全新的音樂消費文化及生活模式,但亦衝擊傳統音樂行業如HMV等經營者。創新科技的出現對傳統行業帶來衝擊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何處理亦是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推動創科之上,很多時候由政府訂立框架方向,可以讓創新者更有效率找到發展的軌道。國際上亦有不少由政府牽頭推動科技發展的成功例子,包括以色列的創新之國(Startup Nation)、韓國首爾的共享城市(Sharing City)、西班牙巴塞隆拿和新加坡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這有賴於政府的長遠眼光以及良好規劃能力,才可發展出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而非將納稅人的金錢胡亂花費。

在韓國,現任首爾市長朴元淳2011年在補選中勝出後便引進「共享城市」概念,由市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推出新服務,並設立專責部門負責,投入大量資金鼓勵企業開創新的共享項目之餘,亦培育多間共享企業,以達至將首爾市內的資源重整、循環,讓市民感受共享的優點與經濟效應,成功在短短數年令到「共享」成為一種首爾特有的經濟模式。

以色列政府貫徹「創新才能生存」的理念,在資金、法律以及教育上都支援個人或企業發展創新技術。不難發現,以色列出色的創新項目都是與軍事有關,再普及至商業用途之上。以色列政府更協助企業走出國際,進軍歐美尋找市場及新資金。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實施民主制制度,在推動創新及科技之上,以色列及首爾政府的牽頭決定意味其需承受了相當大的政治風險,但相對於畏首畏尾,不做不錯,勇於改變的豪賭確實使政策在短時間取得成效,國際競爭力亦告大增。

公眾對「球證」的質素有期望

作為新市場的規則制定者,政府亦負起「球證」重責。對於「球證」的質素,公眾以及業界必然抱着極高的要求和期望。創科局身患公眾欠缺信心此先天不足之症,要贏回社會的信任,當務之急是找到「勁人」(厲害的人)來籌組一強大的團隊,嚴防出現監守自盜,讓人們相信其成立不是政府「派餅仔」、「有錢分」或是利益分配的伎倆。

創科局的成員除需具備專業的知識以及前瞻性的思維,更要確保能公平公正的處理各種爭議。因應近期假學歷的爭議,相信亦需對每位成員進行獨立審查,確保不會出現「野雞大學博士」。然而,就媒體所披露的消息,創成員名單似乎未足以挽回公眾信心。我只能安慰自己:「這還是成立的第一天」,未來或有所改變。

(黃岳永,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