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美國民主黨3名總統參選人在艾奧瓦州(Iowa)舉行了第二次黨內辯論。辯論時長兩小時,前國務卿希拉莉、參議員桑德斯和前馬里蘭州州長奧馬利(Martin Joseph O'Malley)從巴黎恐襲事件出發,將辯論重點放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
辯論開始前,全場先為巴黎恐襲遇難者舉行默哀。隨後,希拉莉強硬開場,指出保衛國家安全是討論一切其他議題的基礎,稱美國必須決心「凝聚全球力量,剷除激發IS(伊斯蘭國)這類組織行動的極端聖戰思想」。桑德斯與奧馬利都同意要聯合各國嚴厲打擊IS,但3人都沒有表態是否應派出美軍地面部隊參與,也沒有提出打擊IS的具體方案。
我們交戰的對象不是伊斯蘭教,不是所有的穆斯林,我們力抗的是暴力極端主義。
雖然3人立場大體一致,但希拉莉特別強調了伊斯蘭教和暴力極端主義的分別,指出美國的敵人不是所有穆斯林。她還提到自己在2011年任國務卿時,就曾向時任總統奧巴馬建言要掌握時間控制賓·拉登,最終促使美國殺死這位曾經的基地組織頭目。
桑德斯則隱晦地暗示,希拉莉贊同出兵伊拉克其實是助長恐怖主義。伊斯蘭國最初的武裝人員大多來自於被美軍推翻的薩達姆政權的軍人。14日晚,他更直言「對伊拉克的極不成功的入侵,促使了整個(中東)地區的亂局,並且導致了基地組織和IS的生成和發展」。
除安全與外交議題外,桑德斯又拋出「大財團論」對抗希拉莉,還前所未有地尖銳質問「為什麼華爾街的人願意花幾百萬美元給你助選?他們期待拿到點好處的」。但希拉莉巧妙地將話題引到「9·11」之後重創的美國金融業,指自己和華爾街確實聯繫密切,但目的是為了復興金融產業。
此外,三人在國內政策的最低工資、槍支管制、福利制度等問題上也存在分歧。
桑德斯是希拉莉在黨內最強勁的對手,根據一項由紐約時報和CBS公布的調查結果,希拉莉的支持率高達52%,桑德斯以33%的支持率緊隨其後,而奧馬利的支持率則只有5%。民主黨還將舉行4場電視辯論,而對手共和黨已經舉行4場電視辯論,還剩最後一場。兩黨將在明年夏天選出各自的候選人,競逐2016年11月的總統大選。
聲音
當9·11事件發生的時候,我代表著紐約市的利益。紐約的什麼地方被攻擊?曼哈頓市中心被攻擊,而華爾街就在那裏。我確實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去復興華爾街經濟。
這就是我所相信的經濟,把錢交到勞動大眾的手中,把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
我更在意的是希拉莉,她覺得美國在這件事(打擊恐怖主義)上沒有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