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緬甸大選

緬甸的「準民主」和選後的挑戰

緬甸2015大選後政體位置在「競爭性威權」上方,在「選舉民主」下方。緬甸雖然舉行完了大選,它選後還將面臨很多挑戰。

程知韓

刊登於 2015-11-09

#2015緬甸大選#緬甸

 緬甸仰光全國民u001b主聯盟u001b總部外u001b有攤檔出售印有昂山素姬的記念品。攝:Anthony Kwan/端傳媒
緬甸仰光全國民主聯盟總部外有攤檔出售印有昂山素姬的記念品。

11月8日,緬甸舉行了25年來最接近自由公正的選舉,投票過程基本無暴力,僅有小量違規並都通過訴訟解決。緬甸2015大選,開放緬甸人民院和民族院的75%席次普選,軍方佔據的25%席次毋須選舉。緬甸人民院和民族院共664席,軍方佔據166席,普選產生498席。英國路透社和《衞報》報導,11月9日昂山素姬領導的緬甸最大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宣布獲得70%的議會席次,正式結果要到仰光時間晚上6點正式宣布。普選75%席次獲得70%等於人民院和民族院得票率52.5%,拿下人民院和民族院349席,鞏固與發展黨(USDP)和少數民族政黨在人民院和民族院得票率22.5%,將拿下人民院和民族院剩下的149席。緬甸議會選舉結果11月15日聯邦選舉委員會將正式公布。到2016年2月,屆時全國民主聯盟在人民院和民族院的議員將選舉候選人成為緬甸總統。

緬甸大選結果出來後,總統登盛和緬軍總司令敏昂萊都表示尊重選舉結果,人民院議長瑞曼向全國民主聯盟祝賀贏得大選,現執政黨鞏固與發展黨主席泰烏不僅對媒體承認他所在選區敗選,而且也告訴媒體鞏發黨在其他選區敗選的事實。同時,昂山素姬也強調不要去刺激敗選者。緬甸勝選者和敗選者都展現出了選後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雖然緬甸的選舉結果令人欣喜,但是緬甸還不是民主政體,它受到了2008年憲法限制。它接近自由公正的選舉、投票過程較乾淨,在選舉層面已經超過了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鄰國的政治發展,也超越了「競爭性威權」的理論解釋。緬甸2015大選後政體位置在「競爭性威權」上方,在「選舉民主」下方。緬甸雖然舉行完了大選,它選後還將面臨很多挑戰。

修憲、軍隊和安全力量改革、司法改革

被廣泛詬病的2008緬甸憲法,不僅保留了軍方從聯邦議會25%到地方議會三分之一毋須選舉的議席,而且還設置了75%的議會超高修憲門檻,民盟候選人即使成為總統,在人民院、民族院擁有過半議會席次,也難以修改2008憲法。2008憲法除了修憲難度,它還需要調整文武關係、進行文人控制的轉變。目前軍方在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處於優勢,保留了在衝突管理、國內安全、邊境事務、國內軍務等方面的控制權,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邊境事務部長由軍方任命,總統無權置喙。在過去「50年威權統治」,軍隊等於國家,軍人在政府機關、國有企業、聯邦投資委員會和聯邦選舉委員會等佔據大量職務。因此,緬甸的軍隊和安全力量的改革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並不是民盟一屆任期所能解決。

緬甸除了修憲和軍隊、安全力量的改革,還需要司法改革。2012年緬甸人民院補選後,昂山素姬出任人民院法治與安寧委員會主席。2015大選後,昂山素姬將成為人民院議長和「影子總統」,相信她將繼續推動司法改革、控制司法腐敗、恢復緬甸公眾對法律的信心。

民族院實現族群權力分享的挑戰

緬甸是七省緬族和七邦少數民族組成的聯邦國家,吳努政府以來一直面臨分離主義和族群衝突。2015大選後,緬甸還將面臨聯邦制國家建設和緬族與少數民族間和平和解的制度化、永久化的挑戰。雖然選前10月15日簽署了停火協議,但是並不能保證永久和平,少數族群一向恐懼和懷疑緬甸軍人政權和前軍人背景的鞏發黨,昂山素姬選前已經呼籲緬甸國內政治勢力實現和平和解。隨着緬甸的民主化進程,少數民族政黨在議會有代表,未來也可能在民族院實現族群間權力分享,但是需要修改2008憲法得以解決。除了緬族與七個少數民族間的族群權力分享,未來能否給予若開邦羅興亞人公民身份也將考驗昂山素姬和民盟。緬甸近年興起的「969佛教運動」、「種族佛教保護聯合會」指責昂山素姬袒護羅興亞人穆斯林,昂山素姬近年則一直保持緘默,選後是否打破緘默不得而知。

緬甸「50年威權統治」,經濟社會資源一直被軍政府所控制。緬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軍政府時期通過出口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寶石、有色金屬等獲得財政收入。1988年後,丹瑞政府實行的國家資本主義也面臨市場化改革挑戰,減少國有企業的腐敗和低效。此外,緬甸的「準民主」,也可以吸引更多發達國家的投資、引進高新技術。

誠如,如美國已故政治學家Juan Linz所言,先進行政治改革再進行經濟社會改革,比先經濟社會改革,再政治改革,改革的阻力更小。緬甸亦是如此。

(程知韓,獨立研究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