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其要面對的問題,而學術研究一直擔當一個重要功能──為社群思考時代提供知性資源,使大家可以對身處的社會有認真的理解與深刻的反思。
在身處政治與經濟轉型漩渦的香港,「香港往何處去」重又成為人們心中的天問。而在民間如火如荼討論「本土」,試圖從本地歷史與思想的經驗中挖掘一些資源時,學院卻在此時顯得尤為乏力。香港有8間公立大學,高薪與優越的科研環境,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學者進駐,但這些大學的著名社會科學學者卻普遍承認,與此同時的現象是:香港研究在這裏逐年衰落──越來越少的人研究香港,研究香港問題的學者面臨明顯的斷代,而似乎,從1996年開始踏上「國際化」列車的大學制度鼓勵了它的發生。
「離地」的學者
「在香港,整個大學制度就是要求學者『離地』」,做了20年本地政治研究的香港學者馬嶽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