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2016台灣大選

何明修:國民黨的統一志業只能做不能說?

在馬英九總統任期即將屆滿前夕,國民黨的統一志業成為不能公開張揚的秘密,淪為只能做而不能說的狀態。

刊登於 2015-10-15

#2016台灣大選#台灣

支持洪秀柱的民眾集結在國民黨中央黨部表達支持洪秀柱參選到底的決心。攝: 陳弘岱/端傳媒
支持洪秀柱的民眾集結在國民黨中央黨部表達支持洪秀柱參選到底的決心。

已故的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曾說,「台獨只能做不能說」,而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則是「只能說不能做」。在剛解嚴後的台灣,台獨仍是被政府打壓的禁忌,一般民眾也因而視之如洪水猛獸;另一方面,國民黨的三民主義早就是破產而過時的口號,偶爾在官方儀式上喊一喊,反正也不會有太多人當真。

過了二十幾年,台灣出現了兩次政黨輪替,信介精闢的洞見仍是有參考價值。民進黨執政了8年,「中華民國」依然屹立不搖。陳水扁總統光是喊出「一邊一國」就面臨了空前的國內外壓力,他極力推動的制憲運動一事無成,正名運動最後也只是更改了少數幾家國營事業的名稱。

的確,敲鑼打鼓、招搖過市的台獨主張看起來是徒勞無益,然而在馬英九總統任期即將屆滿前夕,國民黨的統一志業卻成為了不能公開張揚的秘密,淪為只能做而不能說的狀態。

在上個星期,台灣最受觀注的政壇大戲就是國民黨的「換柱」風波。洪秀柱通過嚴格的初選程序,在七月中正式獲得國民黨全國黨代表大會提名,才風風光光當了總統候選人不到三個月,就要這樣活生生被取消資格,棄之如敝屣。

為了營造換柱的正當性,國民黨中央到處釋放各種不利洪秀柱的訊息,各家媒體所呈現出來的景像即是,這位「小女生」(白狼語)被少數急統派幕僚綁架了,結果提出一些偏離主流民意的兩岸政策主張。因此,隨着洪秀柱民調支持持續探底,立委選情也隨之告急,黨中央不得不當機立斷,壯士斷腕,撤消洪秀柱的提名。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如果說街頭運動出身的民進黨,搞內鬥像是幫派鬧事,粗魯草莽而直率了當;那麼國民黨的內鬥就像是宮廷鬥爭,明明是動用了各種致命的暗器,當事人還可以風度翩翩,展露優雅的身段。

兩年前,馬英九發動政爭,企圖剪除黨內政敵王金平的立法院長寶座。王金平擺出一幅忠貞黨員的樣貌,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權益,對於馬英九從來不曾口出惡言。在各種馬王相見的場合,兩人還可宜然自得,握手交談,彷彿船過水無痕。同樣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強力換柱,用不符合程序正義的方式去摧毀一位黨的總統選舉提名人,他仍舊是可以擺出揮淚斬馬謖的不得已姿態,一樣從容自在。

你說,還有什麼偽善的政治文化比這般的皮笑肉不笑、口蜜腹劍之鬥爭,更陰風森然,更令人不寒而顫?就像《後宮甄嬛傳》與《古惑仔》系列之對比,觀眾當然想要看的是高雅的「用刀叉吃人肉」(柯文哲語),而不是赤裸裸的動刀動槍之流血肉搏。

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洪秀柱背離國民黨的統一志業,她就像國王新衣寓言中的小孩一樣,「白目」地公然講出來黨內同志都知道、卻沒有人願意承認的道理。根據媒體報導,朱立倫明確在事先明確警告洪秀柱,兩岸政策不能偏離國民黨目前的方向。但是什麼是國民黨的真正兩岸政策?

洪秀柱被認為過於偏激的「一中同表」、「中華民國不存在」、「終極統一」,有哪一項是違背了馬英九、朱立倫的既有主張?首先,「一中同表」看似超越了「一中各表」的防線,但是實際上,國民黨所謂的「各表」只有在台灣國內適用,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明言接受兩岸「各表」,他們要的是「一中」。因此,洪秀柱的「一中同表」也可以被詮釋為國共的交集共識。

其次,國民黨從來沒有在共產黨官員面前提到「中華民國」,這樣的法統宣稱同樣適用於島內,一旦出了國境就形同自動失效。因此,洪秀柱所謂的「中華民國不存在」是符合了中國共產黨所認定的現狀,而國民黨也不曾據理反駁這樣的認知。

最後,關於「終極統一」論,馬英九也曾多次在國外媒體訪談中提到,而今年五月朱立倫在習近平面前也表明了「同屬一中」的看法。這樣看來,到底洪秀柱哪一點違反了國民黨的基本主張?很顯然,問題不在於她與所謂急統派幕僚;如果他們有錯,只不過是將只能私底下偷偷摸摸做的事情,變成了公開的訴求。葉公好龍是眾所皆知的,只不過一旦光明正大講出來了,就是破了梗、露了餡。

為何國民黨的統一志業如今只能做不能說?誠然,洪秀柱本人才疏志大,氣度狹小,本來就不堪重任。但是更重要地,她全不掩飾的統派立場是與台灣的主流民意相背離的。七年前,當馬英九終結民進黨八年執政時,民進黨被批評最嚴重的部分就是「鎖國」與搞壞兩岸關係。

結果,國民黨上台後,從直航、開放陸客、陸生、ECFA到服貿等一系列大幅開放的政策,反而讓台灣人民陷入被立即統一的擔憂。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在2008年主張維持現狀的民眾(包括永遠維持現狀與先維持現狀再決定)是67.3%,到2015年反而提升為69.5%。

在2008年之前,對於進一步兩岸整合的聲音主要是來自於執政的民進黨,台灣香港化就是民進黨政治人物常講的。但是等到國民黨上台,質疑的聲音反而是來自於公民團體。舉例而言,很多台灣人已經長久對於六四無感,覺得那是一個國家發生的悲劇,紀念六四已經為久遠的回憶。2009年正逢六四事件二十週年,台北登場的紀念晚會是由流亡民運人士所策劃,隔年是由港澳生在校園舉辦,到了2011年之後,則是由台灣學生固定在自由廣場進行,而且規模越辦越大。追悼未完成的民主志業或多或少是普世價值,何時開始舉辦固定的儀式卻是反映本地社會的危機感?簡單講,如果不是台灣人民感受到自由喪失的危機,就不會激發出這樣的參與熱情。

同樣地,2008年的野草莓運動、2009年的熱比婭事件、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這一系列的抗議都是與中國因素息息相關,越來越多人直接感受統一所帶來的立即壓迫感。

於是,國民黨的統一志業成為了不能公開說的秘密,原因在於台灣公民社會與一般民意的反彈。曾經呼吸過自由空氣的人民,怎麼可能甘願接受奴隸與枷鎖?無論國民黨的換柱大戲要如何演下去,可以確定的是,違逆自由渴望的主張,終將被人民所淘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