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猶太裔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逝世132年後,北京大學於10月10日主辦了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下稱「世馬會」),主題為「馬克思主義與人類發展」。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舉辦此次大會目的是「為向世界學界闡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經驗,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由北京多個官方媒體合辦的千龍網稱「這是社會主義在一國和多國取得勝利以後,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主辦方同時還宣布,「世馬會」以後每兩年左右會舉辦一次。
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人類理論思維的最高峯,所揭示的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本次「世馬會」為期兩天,共設8個分論壇(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及其編譯、中國道路與中國話語體系、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明的未來走向、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文化、馬克思主義與經濟全球化、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3個專場(落後國家發展道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道路與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發展與馬克思主義)。
除了許多中國學者出席以外,大會也邀請到了一些海外學者參加討論,包括被視為近代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新古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代表學者、耶魯大學教授約翰·羅默(John E.Roemer);文革史專家、哈佛大學教授羅德里克·麥克法誇爾(Roderick MacFarquhar)等。
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指,舉辦「世馬會」有利於世界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狀況,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世界影響,佔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制高點。
作為今年啟動的「六個馬克思工程」之一,北大還將在學校內建一棟「馬克思樓」,5月5日已經舉行了奠基典禮,預計2017年完工。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代堯稱,這是世界上首座以馬克思命名的大樓。
「六個馬克思工程」還包括一項規模巨大的「馬藏」工程,收藏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有關的歷史文獻和檔案、馬克思的所有作品及國際資料等。目前,北大已經成立了收藏儒家、佛教、道教典籍等項目,但孫代堯表示,「『馬藏』具有社會價值和政治意義」,規模和耗資都將超過「儒藏」。
聲音
看見中國,就看見了馬克思主義的成功。
馬克思主張直接有效地賦予所有人政治參與權的民主制度,看不出跟中國有什麼關係;馬克思反對將私有生產資料進行粗暴集體化的「原始共產主義」,倒是在中國歷史上有過非常慘烈的實踐。
且不論北大折騰這麼一大出戲,其中學術和政治成分各佔多少,單説「馬藏」這個詞就滑稽透頂,馬克思又不姓「馬」!你能想像高爾基研究工程叫「高藏」、雨果研究工程叫「雨藏」有多可笑,「馬藏」這個説法就有多可笑。
六馬工程
來源:BBC 中文網、澎湃新聞、央廣網、紐約時報中文網、財新網、光明日報、千龍網、政見、南華早報、北京大學新聞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