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珍妮佛.潘(Jennifer Pan)與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系博士徐軼青(Yiqing Xu),依據「中國政治坐標系測試」數據庫所提供的171830個調查樣本,繪製了一副中國意識形態光譜(二人合作的論文《中國的意識形態光譜》發表於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Network網站)。我對此事感興趣,原因有二:一來,「中國政治坐標系測試」風靡之時,我測過一次,答案與自我定位相符,倘不出意外,我應是被分析的樣本之一,說起來,對這副光譜的誕生,與有功焉;二來,不惟是我,關注政治的朋友,對中國各地的政治生態,都會有一個基本判斷,如哪些地方偏左,哪些地方偏右,哪些地方保守,哪些地方開放,哪些地方貪墨成風,哪些地方吏治清明,光譜恰以省份為單位,正可用來驗證。
對照光譜,與我的判斷略有出入。偏向自由主義的藍色地區,前五個我都預測準確,依次為上海、廣東、浙江、北京、江蘇。偏向保守主義的深紅地區,則有些令我意外,入圍十省包括新疆、貴州、廣西、寧夏、河南、江西、湖南、安微、內蒙古、河北等。我原以為重慶、天津都該上榜,東北三省至少能分一杯羹,結果南北兩大直轄市皆屬中立,遼寧甚至進入了自由主義陣營。如果光譜可信,看來我對自己的國家不無隔膜。
「中國政治坐標系測試」襲用了左右之分(當然中國之左右不同於西方之左右),如政治觀念坐標,左即威權主義,右即自由主義;經濟觀念坐標,左即集體主義與福利主義,右即新自由主義;文化觀念坐標,左即保守與復古,右即自由與激進。這構成了繪製光譜的政治色素。具體說來,光譜之上的保守主義(左)指「對威權體制、國家統一和安全、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傳統文化價值的偏好和重視」,自由主義(右)指「對市場化改革、民主自由、現代科技的認同和提倡」。如此則不難發現,中國的左右之爭何以不同於西方的左右之爭:以左右之爭的起源地法國為例,左代表激進,右代表保守,左派主張社會改革和平等主義,右派擁護貴族統治和保守主義。今日中國與此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