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十個攝影師回看雨傘運動

端傳媒記者 樊素心 關學津 林亦非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09-27

#影像

雨傘運動踏入一週年,79天在金鐘、銅鑼灣及旺角的佔領日子中一幕幕撼動畫面烙印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留下這些畫面的,是每一個日以繼夜守候在佔領區的本地及國際攝影師。他們鏡頭中,抵抗催涙彈的雨傘陣、自修室溫習的學生、揮動手機的人海,成了當時的報紙頭版照片,世界關注的焦點,也成了今天和未來的歷史。在影像背後,攝影師們的故事與心路又如何?一年後,端傳媒訪問了10位不同文化背景的知名攝影師,整理出他們拍攝的10張具代表性的雨傘運動圖片,探索照片背後的故事,補充影像以外的段落。

Chris McGrath

攝 : Chris McGrath/GETTY

相片攝於2014年11月18日,一名上班族經過布滿帳幕的金鐘佔領區。Chris認為佔領馬路在香港是一件不尋常的事。佔領的中後期,在佔領區附近上班的白領們卻對被佔領的馬路顯得習以為常。他們上班、下班都會橫越佔領區,就像相中的女士一樣,彷彿已習慣了不尋常的佔領運動,彷彿雨傘運動已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之中。

去年9月28日,Chris McGrath正在日本採訪。他在電視上看到香港警察放催淚彈的畫面,翌日就已飛抵香港拍攝。他說,行李中早已帶備頭盔和避彈衣,以防在警民衝突中受傷。但當他到埗時,發現佔領區的氣氛卻是異常平靜,而且佔領者中不乏年青人和學生。

當他在佔領區拍攝時,更有學生怕他餓壞,向他遞向飽肚的香蕉,親切的問他 “Excuse me, Sir, do you want a banana?” (先生,不好意思,請問你要吃香蕉嗎?)

佔領區的平靜和友善的學生,與傳媒早前報導的催淚彈和衝突的畫面有很大反差。

Chris McGrath是Getty Images的攝影師。出生於澳洲的Chris,作品曾刊登於《TIME》,紐約時報等,多次奪得新聞攝影界最高殊榮World Press Photo Award。 http://www.chrismcgrathphotography.com

Adam Ferguson

攝 : Adam Ferguson/The New York Times

去年8月,佔領運動發生前,Adam正在伊拉克為紐約時報拍攝,他和逃難者一同搭乘軍方直升機遇上意外墜毀,機師身亡,Adam和同機為《TIME》拍攝的Moises Saman亦告受傷(紐約時報報導)。他於10月趕到香港拍攝雨傘運動,他鏡頭下的男學生被反佔領人士包圍後口部受傷流血,在旺角佔領區遭兩名警員護送離開。

Adam稱,雨傘運動中雖然有暴力和混亂的場面,就像旺角發生的衝突,但這些衝突部分是由不滿示威者阻街的旺角居民引發。Adam認為佔領運動有條不紊,他對有禮的佔領者、義務派水派食物的物資站職員、盡力保持街道清潔的佔領者、以及留守多日的學生,都留下深刻印象。他指,佔領區儼如一個小社區,各人自發分工合作,有尊嚴地維持佔領區的運作。

採訪過世界各地示威的Adam説:「其他國家的示威很容易變得暴力,香港的雨傘運動中,暴力場面較外國示威少。」

Adam Ferguson是著名的戰地攝影師,前VII圖片社成員。作品常見於《TIME》,《國家地理雜誌》、《紐約時報》等,曾為《TIME》拍攝多名國家領導的人像。 http://www.adamfergusonphoto.com


Kin Cheung

攝 : Kin Cheung/AP

2014年10月9日,被佔領的遮打道馬路沒有高速行駛的汽車,只有疏落的行人。在美聯社攝影記者KIN CHEUNG鏡頭下的遮打道很超現實。KIN 說,相中的隧道看不到盡頭,有種神秘感,就像踏進未知的領域般深不可測。他認為去年的雨傘運動亦有如這張照片:「(示威者)摸着石頭過河,未必贏晒,亦未必輸晒,只有一直走下去。」

警方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的那天,KIN正在南韓採訪亞運會。在新聞報導中看到警察向示威者舉紅旗,還有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他激動得想掉下淚來。他立刻向上司要求回港採訪,但始終還是錯過了採訪催淚彈的場面。

長達79天的佔領運動中不乏警民衝突的場面,Kin最深刻的是示威者佔領龍和道的場面。他目睹少部分警察見人就打,而且部分警察眼神兇狠,他坦言:「有驚的感覺。」他憶起以往採訪時曾與警察聊天,彼此關係融洽,但佔中時期,傳媒與警察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Kin的相片捕捉了很多佔領區平靜的畫面,他也有留守佔領區。他打趣說:

早上6、7時在佔領區起床,沒有車且人數疏落,就像「太空船曾經來過,把所有人都接走。」太陽雖照常升起,但城市、人、和眼前的環境,都很超現實。

Kin Cheung為美聯社駐港攝影記者,大學新聞系講師。

Moises Saman

攝 : Moises Saman/Magnum

到達香港前與Adam Ferguson於阿富汗一同墜機(《TIME》報導)的西班牙籍的Moises Saman是國際知名圖片社Magnum Photo的攝影師,曾採訪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阿拉伯之春等重大新聞,去年雨傘運動爆發後他來港為紐約客雜誌拍攝,期間拍下了兩名穿校服的女學生在金鐘佔領區行走的畫面。相中一名女生回眸相視,另一女生頭也不回的前行。

有如這張相片,參與佔領的學生和年輕人令Moises留下深刻印象。

他感嘆謂:「有幸目睹香港的年輕人積極參與一個必定會改變他們未來的社會運動,是何等美好。」

相比於其他國家如阿拉伯之春的公民抗命,Moises認為香港的雨傘運動非常特別。「雨傘運動是我見過,最有條理、示威者最有禮、亦是最令人敬佩的抗爭。」他說。

Moises Saman是Magnum圖片社成員。

http://www.magnumphotos.com/MoisesSaman

Paula Bronstein

攝 : Paula Bronstein/GETTY

採訪過不少戰爭的Paula Bronstein去年來港採訪雨傘運動時,因為在旺角衝突現場踏上一輛私家車拍攝而被捕,最終被判簽保守行為。一年過後,她笑說事件應該低調處理,不應獲得如此多注視目光。而她在佔領期間拍攝的照片,除了衝突場面外,還有不少是關於佔領區的温馨時刻,包括相中理工大學的女學生於去年10月26日在中環佔領區內拍攝畢業相。

Paula回想起佔領時期,不少情侶在連儂牆拍攝婚照。

「因為他們都知道佔領區必定會消失,都想在這獨一無二的佔領區留下倩影。」

她說。金鐘佔領區的自修室令Paula留下深刻印象,她拍攝過無數佔領、示威,但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如此有系統的自修室。她說:「學生們在做功課,有藝術家在創作,場面多麼平靜。」

另一個令她無法忘懷的場景,是去年10月31日的金鐘大型集會。她回想起數以萬計的與會者一起舉起雨傘,那一刻,十分震撼。談到她被捕的過程,她毫不介意地分享被扣押於旺角警署的那一夜。10月18日晚,她與其餘33名示威者一同被捕,部分人被扣押於旺角警署。她稱,當晚與她一同被捕的學生向她展示身上的瘀傷。她慨嘆,香港警方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在雨傘運動中未能妥善處理拘捕行動,部分學生在運動中無故被捕。

Paula Bronstein為資深戰地攝影師,數十年採訪生涯獲奬無數。 http://www.paulaphoto.com

Nicole Tung

攝 : Nicole Tung

在香港出生的攝影師Nicole Tung,佔領運動開始時正在中東採訪,因為雨傘運動而趕回香港為《TIME》拍攝,持續拍攝了兩個多月。12月1日,市民包圍政總的一夜,Nicole也在現場。那一夜,示威者與警方在龍和道與禮賓府一帶爆發激烈衝突,Nicole把兩名警察在金鐘制服一名示威者的一幕拍了下來。

回想起那一夜,Nicole不諱言學生欲包圍政總的策略太過急進,但另一邊廂,警方也在制服示威者的過程中使用了過分暴力。她說:「當晚情況一片混亂,我理解警察要維持秩序,但他們的確使用了過分武力。」她補充,照片中跪在地上的女警面對手持警棍的同袍時,臉上亦露出一分猶豫。

佔領運動改變了Nicole對香港的看法,尤其是對年輕人的觀感。她一直以為香港年輕人對政治冷感,但運動顯出他們的韌力。她在佔領區目睹佔領者與市民討論政治議題,也對香港社會改觀。採訪過埃及、敘利亞、利比亞的戰亂,Nicole認為香港人在示威中十分理性和克制。她說:「中東地區的示威經常有人投擲物品,擲碎玻璃,但香港沒有發生類似事件。」

一年過去,回首雨傘運動,她認為運動令香港人對政治問題覺醒,是必須經歷的一次示威,也是歷史上重要的一次示威。

Nicole Tung為自由攝影師,常駐伊斯坦堡。主要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TIME》等工作。

http://www.nicoletung.com

Mathieu Willcocks

攝 : Mathieu Willcocks

金鐘是佔領運動的核心地帶,金鐘道是佔領區的橋頭堡。去年10月14日早上,警方突擊清理太古廣場對開的一段金鐘道,攝影師Mathieu
Willcocks 拍下了示威者手繞手組成人鏈,守護佔領區的時刻。Mathieu憶述,清場一刻來得十分突然,所有人被殺過措手不及。「現場氣氛十分緊張,學生與警察對峙,學生和示威者都盡量克制,他們排成一列,希望可以阻擋警察清場。」

自由攝影師Mathieu Willcocks年幼時以香港為家,十年前離開香港,現主要在緬甸拍攝。去年佔領運動期間,他回港拍攝了20多天。他曾經採訪英國倫敦的佔領倫敦運動。與英國相比,Mathieu覺得香港的雨傘運動十分有組織。

他說:「佔領倫敦最終以嘉年華會結束,但香港的雨傘運動並非如此。」

然而,旺角佔領區清場前後爆發的警民衝突,對Mathieu來說仍然記憶猶新。「我從未見過如此暴力的場面在香港發生。」他感嘆。Mathieu稱,雨傘運動令香港年輕人團結起來,就像相中的示威者般,手牽手。他期許香港的青年人保持希望,為奪回未來而繼續努力。

Mathieu Willcocks是年輕一代攝影師,現常駐緬甸和泰國,曾在VII圖片社任實習生。

http://mwillcocksphoto.com

Palani Mohan

攝 : Palani Mohan

居於香港的印度裔攝影師Palani
 Mohan拍攝了佔領運動的黑白圖輯,紀錄了催淚彈下的混亂場面、示威者驚慌逃亡、防暴警清場等重要時刻。Palani這張照片攝於旺角佔領區,手持盾牌和警棍的警察驅散示威者。

站在前線的Palani稱,從警員的眼神和動作,他感到警察面對大批示威者時也會恐懼。擅於拍攝人像的他,用人性化的角度看雨傘運動,他説:

「其實不少警員與示威者的年齡相若,兩者也會恐懼,兩者的分別是警察穿著制服。」

住在跑馬地的Palani,在受訪當天路過去年被佔領的中環、金鐘。看到馬路回復繁忙,他感慨謂:「整個佔領運動彷彿蒸發了一樣,就在這個城市中徹底消失。」去年12月清場以後,他以為香港會有更多抗爭、更多示威,但社會卻是回復正常的面貌,他對此也感到驚訝。

Palani Mohan是常駐香港的攝影師,主力紀實和人像攝影,作品出版成多本攝影集,並於多國展出。

http://www.palanimohan.com

Laurence Tan

攝 : Laurence Tan

在國際報章任圖片編輯的Laurence,由警方施放催淚彈,直至銅鑼灣佔領區清場,他都在場拍攝。他的照片拍下了警方驅散旺角佔領區一帶的市民時,一對情侶在混亂中互相擁抱。

對於Laurence,最深刻的一幕也是發生於旺角佔領區。去年10月3日,黑幫大舉包圍旺角佔領區設於亞皆老街的帳篷,數百人包圍只剩數十人的帳篷。所有留守的佔領者,不論相識與否,都一起手拖手,抵抗辱罵。

雨傘運動結束後的一年,Laurence仍在香港工作。他形容佔領運動後的香港,彷彿已厭倦了遊行示威,與佔領運動剛爆發時的熱情相差甚遠。他指,有時經過旺角時仍會見到「黃絲」在行人專用區舉標語和黃傘,但他們的號召力已不如去年運動期間般強烈。Laurence認為:

爭取民主的香港人或者要找其他出路,如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般,到美國華盛頓演講,讓世界繼續關注香港的民主發展。

Laurence Tan曾在通訊社工作,現在一國際報章任圖片編輯,負責亞洲地區新聞,編輯工作以外也拍攝。

Eric Rechsteiner

攝 : Eric Rechsteiner/Panos

駐香港的攝影師Eric在928警方施放催淚彈的那刻,拍下了示威者舉起雙手,向警方示意他們無意衝擊的一幕。Eric憶述當天的氣氛緊張,學生和佔領者明顯沒料到警方會動用催淚彈驅散人群,所以都表現愕然和震驚。

Eric由928起拍攝佔領運動,直至運動結束。他在79天的佔領期間目睹過不少警察襲擊示威者的情況,也目睹至今仍未被起訴的「暗角七警」事件。當晚,事主曾建超在佔領區被七名警察帶走,期間遭警察毆打,過程被電視台拍下。Eric直言,警察使用暴力的行為是整個運動中最深刻的畫面。同時間,Eric對於學生和佔領者盡力保持克制、和平的一面表示讚賞。

Eric亦有採訪今年六月的政改表決日。傘後一年,他覺得雨傘運動令他對香港改觀。他稱:

「以往我一直以為香港人只着眼於金錢和地產,雨傘運動令我看到成千上萬的香港人為了他們信守的價值而參與抗爭,為未來而抗命。」

Eric Rechsteiner 是Panos圖片社成員,常駐香港和東京的攝影師,作品見於英國《衛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等國際性報章。

http://ericrechsteiner.photoshelter.com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