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爸爸後,我對這類新聞的感覺特别強烈。才放完暑假回來(如果真的有放假的話),兩個中學生為什麼這樣就跳下去?之前真的全無預兆嗎?
有關自殺先兆,這些年來我們翻來覆去講了很多。譬如説,孩子會不會常常説「我想死」?有沒有在電腦鍵入令人擔憂的留言?有偷偷寫遺書嗎……?
然而,自殺徵兆從來不只看得到的、添加了的這些,還有更難看見的、少了的那些。譬如説,孩子最近少了表情、少了説話、平日喜歡的炸雞和韓劇都不再令他興奮了。把這些「添加了的」和「不見了的」徵兆放在一起,你才有機會看清整件事──孩子的表現,不是一句「未適應新環境」就能解釋。
要察覺得到這些「不見了的」徵兆,需要孩子的守護者(應該是你)的時間和敏感度。這在現代生活中簡直是奢侈品,結局是,很多徵兆很容易就被錯過,能去愛的機會就被偷走,一條小生命驟然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