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習近平訪美

習奧會前瞻:該挑戰美國了,但不能全面對抗

這是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的矛盾之處──首先相信美國該被挑戰了,中國能辦到了。但出於實力差距又不敢與美國全面、激烈地對抗。

吳戈

刊登於 2015-09-21

#習近平訪美#習近平#美國#中國大陸

2014年11月12日,北京,中國主席習近平u001bu001bu001b陪同到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u001b人民大會堂閱兵。攝:Feng Li/GETTY
2014年11月12日,北京,中國主席習近平陪同到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人民大會堂閱兵。

今日的元首外交已越發富於表演色彩,但不管是在哪裏漫步營造氛圍,還是訪前訪後分別發布的重大意義和豐碩成果,興師動眾一番,到底對兩國關係有哪些實質性的影響,兩國利益博弈中有何進退得失,恐怕需要細細品味。

揭幕在即的習奧會當然着眼兩國夥伴關係,議題的廣泛可想而知,然而當前美國深感中國急於挑戰現行秩序,而中國不滿美國拒不接受其「崛起」,因而中美之間恐怕最核心的問題已不是維持緊密合作,而是避免衝突。可以說,中美之間在安全領域的互信保障、利益界定和行為規範將是這次訪問迫切需要解決的焦點問題。

網絡安全VS網絡主權,中國不敢深究

習近平很難不接網絡安全的招而強推網絡主權概念。中國曾借斯諾登的炮彈抨擊美國監視別國和個人通訊,卻因自己對國內全面信息監控而不敢深究,斯諾登近日對俄羅斯自由狀況大呼失望,也無異釜底抽薪。

筆者對這些問題的突破並不樂觀,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近年在內政外交上密集出拳,已然顧不上種種訴求的相互矛盾和掣肘。比如不到一個月前的「9·3」閱兵還完全是於美國主導體系之外另立山頭的姿態,對此美國及其亞太盟友已全面布防,今天中美協作又要重新春暖花開。這種氣氛轉換,恐怕不是釋放個別人、標榜一次重視人權就能預熱充分的。

具體而言,在安全領域,習奧會除了保持兩國戰略接觸和兩軍交流等動作可供軟化氣氛,迫在眉睫的議題仍基本屬於形勢惡化,急需調整,首當其衝的還是網絡安全和南海秩序。朝鮮核危機原屬歷次中美峰會的必談議題,也是中國體現對美價值的機會,但當前中國不願切斷對朝輸血,同時又完全不被朝鮮放在眼裏的局面,已令這種價值急劇萎縮。

除了此前已爆出中國黑客竊取美國網絡個人數據,美國在習奧會前不失時機地放出兩國就互不使用網絡武器攻擊對方關鍵基礎設施已談判多時,期待此訪簽署協議的消息,顯然意在佔據主動。而此前中國志得意滿的網絡監管機構主管早已在國際舞台強調對全球自由互通的網絡基於主權嚴加管制,並料定西方迫於中國巨大的經濟和IT業體量只能接受。此次訪美將略異常例地先參加西雅圖互聯網大會的習近平對此作何表態,將直接塑造中美在這一議題上的基調。

雖然雙方各說各話,但習近平很難不接網絡安全的招而強推網絡主權概念。中國曾借斯諾登的炮彈抨擊美國監視別國和個人通訊,卻因自己對國內全面信息監控而不敢深究,斯諾登近日對俄羅斯自由狀況大呼失望,也無異釜底抽薪。在網絡竊密和黑客攻擊兩大熱點上,就基本是美國指責中國了。

中國國際價值觀混亂

中國軍方將網絡攻擊視作中美對抗的基本法寶,其正當性無非基於近年國內盛行的叢林法則,以及「美國既然稱霸在先,反抗者便天然道義免責」的自我論證。

其實,在美國這一提議上中國並不有利。很早就在中國被奉為聖經的「超限戰」,更適於本·拉登而非還要在國際社會堂皇行走的國家。雖然美國用非殺傷武器攻擊過南聯盟的民用電網,以色列用震網病毒攻擊過伊朗核電站,但這些對手均因其它原因已成眾矢之的,而中國哪怕只是放縱民間不斷表露對美國社會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意圖,由於這可能造成包括平民巨大傷亡在內的嚴重後果,即使在戰爭法上仍是空白,也倍受爭議。即使中國的核報復力量也針對對方城市,也只能用在遭受核攻擊後。

中國軍方將網絡攻擊視作中美對抗的基本法寶,其正當性無非基於近年國內盛行的叢林法則,以及「美國既然稱霸在先,反抗者便天然道義免責」的自我論證。結果,這一協議原本對中國也有好處——本國日益依賴網絡的社會經濟基礎設施也得到不受攻擊的承諾,但中國顯然更渴望擊敗美國而顧不上自身安危。

不過,即使中國毫不介意坐實網絡攻擊發燒友和網絡世界秩序叫板者的形象,一旦與美國簽署這一協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釐清了邊界,使雙方在軍事層面上使用網絡武器展開有底線、更君子的對抗變得可行和正當,可在這個層面中國偏偏又勝算不大。

當然,也正是從這一點看,習近平也未必願意在此事上與美國達成太有約束力的協議,更可能還是口頭承諾,而且可核查性天然接近於零。兩國在這方面的明爭暗鬥必將繼續上演,但中國國際價值觀的混亂已成隱患。

信奉叢林法則,又需道義高地

中國也一定會重申無意排斥美國的亞洲利益,甚至可能在恢復軍事互信上採取一些措施,但美國要據此改變對中國野心的基本判斷已不可能。

在南海問題上也一樣,前兩年很多人將中國與一戰前的德國類比,今年開始將中國與二戰前的日本類比,原因正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光堅持九段線內全部島礁和資源歸己,而且以規模罕見的實際行動改變現狀,造成的既成事實卻與國際社會解決相關爭端的准則背道而馳,甚至大力宣揚以機場為跳板謀取控制這一戰略要衝,排斥和制約「域外大國」。

當然,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同樣是相互矛盾的訴求和行為並存。在探油和填島兩個問題上,面對美國的警告,中國均迅速退讓,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傳聞也至今未落實。但是填島雖停,以這些前沿島礁機場為依託,與正迅速和菲、越強化防務合作的美軍形成對峙的態勢仍繼續發展。近日中國海軍將領在倫敦學術場合公開宣稱,「南中國海」有「中國」二字,所以主張南中國海全部歸屬中國,也體現出中國高層恐怕不止有取悅狂熱民族主義人群的強烈需要,也不無難以遏制的顢頇膨脹。

這正是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的矛盾之處——首先相信(或者希望大家相信,以從中獲得政治資本)美國該被挑戰了,中國能辦到了,但出於實力差距又不敢與美國全面、激烈對抗,結果一面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一面又認為還有足夠資本彌補矛盾激化的損失。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當前篤信叢林法則,卻仍需道義高地加持,可當今世界並非只剩弱肉強食,而原來本屬中國強項的道義高地其實多為國內信息封鎖和輿論管制帶來的假象。近日風靡的所謂「祖流放」(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貌似贏得強烈認同,其實這種民族主義狂熱在價值觀上完全與人類主流背道而馳,而國際社會的態度卻被掩耳盜鈴。

這次習奧會,雙方很難避開南海議題,中國也一定會重申無意排斥美國的亞洲利益,甚至可能在恢復軍事互信上採取一些措施,但美國要據此改變對中國野心的基本判斷已不可能。中國在南海收穫的是國內狂熱情緒的政治支持,連資源都談不上,但損失是成為整個東亞、東南亞最不放心的秩序挑戰者而又舉目無助。

(吳戈,軍事、國際時事評論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