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因低通脹和海外局勢,美聯儲暫不加息

刊登於 2015-09-18

美聯儲於9月17日宣布暫不加息,維持 0%-0.25%的基準利率不變。

多方關注的美聯儲加息問題最終等來明確答復。經過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為期2天的會議,美聯儲於9月17日宣布暫不加息,維持 0%-0.25%的基準利率不變。

FOMC的聲明認為,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缺乏活力,加大了美國通脹水平下行的壓力;但FOMC也表示,將保留在今年稍晚小幅收緊政策的可能性。

由於海外的不確定因素的加重……委員會判斷認為,等待是適宜之舉。

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w)

2008年,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將基準利率降至0%-0.25%的歷史低點,此後美國利率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2014年10月30日,美聯儲宣布退出QE(Quantitative Easing),結束了長達6年的量化寬松,這也意味美聯儲可能選擇緊縮政策,進入加息週期。2015年以来,美聯儲多次釋放加息信號,如果美聯儲通過加息決議,將會是7年來美國首度加息。

根據美聯儲7月的聲明,啟動加息需滿足兩大條件:一是「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美聯儲官員預估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區間為5%至5.2%;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脹水平將回到2%的目標」。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的失業率已降至5.1%;但8月核心PCE通脹率僅為1.2%,核心CPI指標為1.83%,均未達到此前的加息要求。此外,也有觀點認為就業指標難以樂觀,因為隱性失業和非充分就業的數據並未包含在內。

除了內部經濟數據不樂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近期動盪的金融形勢同樣影響了美聯儲的決策。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9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預期中國在調整經濟過程中,將會出現經濟放緩。這一趨勢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存在更急速放緩的風險,超過大多數分析人士的預期。」

暫緩加息的消息公布後,美股快速下跌隨後反彈,歐元兌美元則大漲1%,刷新三周高位。美國國債收益率則大幅走低。現貨黃金價格短線上漲至1130.35美元/盎司,和美聯儲決議聲明發布前相比,跳漲了13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的經濟學家 Ken Wattret 表示,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低位越久,全球市場越有下行風險,而歐洲央行越有可能會推出刺激措施。

不過,不少新興經濟體或許會因為美聯儲暫緩加息鬆一口氣。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9月16日表示,大型新興國家中,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2015年以來本幣兌美元匯率平均貶值17%,巴西更達到29%。一旦美聯儲加息,這些國家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資本外流;9月15日,世界銀行曾警告,美聯儲加息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減少45%。

也有觀點認為,美聯儲又一次按兵不動,只會延續投資者們對加息時機的擔憂,市場波動可能因此延續至秋末。Wedbush Securities股票交易部門負責人Ian Winer說,「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又為市場增加了一絲不確定性。」Thornburg基金經理Yet Lon Erickson則表示,在低利率停留過久,市場上的資金會對通脹過度敏感。他擔心這會導致國債市場的大規模拋售。

本年度還將有兩次FOMC會議,分別將於10月27日至28日和12月15日至16日舉行。最新公布的預估結果顯示,在19位美聯儲決策人士中,有13位預測2015年至少會加息一次。

0-0.25 %
美聯儲決定暫不加息,維持0-0.25%的基準利率。

聲音

美聯儲似乎非常害怕市場反彈,他們好像期待一個資產永遠直線上漲的世界。這揭示了巨大的學術傲慢和天真。更重要的是,這對世界經濟是非常危險的。

Financial Times網友

困擾西方經濟體的是龐大而且不斷增長的債務。他們期待的答案卻是印刷鈔票和不切實際的低利率。低利率的後果是讓人們產生財務安全的錯覺,承擔巨大 的個人債務,從而人為地短暫地保持經濟增長。

Dailymail網友

美聯儲擔心中國經濟,不敢貿然加息。中國卻認為能較長時間保持7%以上的增長。兩個平行宇宙。

中國網友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隸屬於美聯儲,負責公開市場操作。主要任務在決定美國貨幣政策,透過貨幣政策的調控,來達到經濟成長及物價穩定兩者間的平衡。FOMC由12名成員組成,包括7名美聯儲體系理事會理事、紐約聯邦儲蓄銀行行長和4位地區儲備銀行行(11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 。FOMC每年召開8次例會,上次例會在今年7月。(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華爾街日報路透社財新網福布斯中文網金融時報BBC中文網Dailymai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