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從老師口中發現不一樣的女兒

「正因為大人們自以為能判斷,所以在不經意間給了太多的判斷,也傳遞了壓力。」

刊登於 2015-09-11

插畫:《彩色的幼兒園》,作者Ka (卡乎的女兒)

從三歲開始,女兒就要求學鋼琴。我們為她買了鋼琴,先後找了三位老師,一位男老師,兩位女老師,其中兩位是德國人,一位是日本人,她都表示不喜歡,半途而廢。請鋼琴老師不容易,這個過程用掉了三年時間。

我和妹妹在電話上談到這個情況,她說不能讓孩子太任性,否則就沒規沒矩了。我告訴妹妹說,我一向都這樣,除了涉及危險、健康和對他人有傷害的事,從不強迫女兒做任何事。和人們通常想象的相反,女兒懂事的程度,總是讓大人吃驚。

從幼兒園畢業前夕,我們和老師進行了第三次,也是在幼兒園的最後一次約談。和前兩次一樣,老師做了非常認真的準備,分門別類,寫了滿滿六頁紙。不一樣的是,前兩次都是從運動、營養和健康談起,這一次開頭的兩項是興趣和社交。我想,這代表她們心中孩子在不同階段的重點。

女兒的興趣也包含了運動。她仍然是班上運動能力最強的孩子之一,喜歡戶外活動,身體協調性好,耐力強,喜歡玩有創造力的遊戲。老師說,她做的手工,完全是自己設計,自己製作。

在德國人面前不害羞

雖然我了解女兒通情達理,樂於助人,但是聽了老師介紹她的社交情況,仍然感到驚訝。老師說,女兒非常獨立和自信,但是也擅長與人合作,並對別的孩子負責任。在一個團隊中,她既可以做領導,也可以被領導。老師同時給她布置兩個小組的任務,她會一一完成,然後前來匯報。

作為一個六歲的孩子,女兒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她能準確地判斷他人的需求,給出恰到好處的幫助。老師舉例說,看到別的孩子傷心難過,女兒會上前溫柔地擁抱,但也不會像有些孩子那樣不知節制地表達同情,而是在對方得到安慰之後輕輕放開。

玩遊戲時,女兒總是渴望第一個扮演某個角色。但是,她得不到這個角色時,也能克制自己的失望。和別的孩子發生衝突時,她都能用語言化解。老師說,女兒是班上「四大超級自信女孩」之一,而且她們又是朋友,有了矛盾互不相讓。這時,女兒會走到老師面前說:「請你幫助我們。」

老師提問時,女兒儘管知道答案,也不會總是搶着回答,而是會給別人機會。

女兒喜歡集中注意力,把一個遊戲玩到底。但是如果有別的孩子要來一起玩,她也不會拒絕。如果對方比她小,她會幫助他們。

老師講的女兒這些優點,我和她的媽媽並不總是能感覺到。老師特別問,女兒完全不怕生,她在家裏和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這真是讓人感到意外。事實上,在華人的環境中,她跟很多中國小女孩一樣,非常靦腆,有時一句話都不跟人說。為此,我還帶她去看過心理醫生。

我也留意到,她在德國人面前很不一樣。我的解釋是,不同的文化寫在不同的臉上,也體現在大人對孩子的不同言行上。孩子的表現,來自大人的言傳身教。

大人總以為能判斷

另一個讓人略微意外的是,老師說女兒有超出同齡人的音樂天賦。還在兩歲的時候,女兒就會自己編曲唱歌,講述日常生活,也非常喜歡舞蹈。我也認為她文藝細胞發達,根據她的要求,很早就送她上了多個舞蹈班和音樂班。跟中國的早教班不同,這些課外班基本上都是玩,看不出來學到了多少東西。能以常人判斷成就的課程,比如鋼琴和笛子,都不怎麼樣。

正因為大人們自以為能判斷,所以在不經意間給了太多的判斷,也傳遞了壓力。老師同意我的這個分析,她們說非常理解,女兒不喜歡感覺到被人強迫做任何事情。

當然,在危險的運動中,女兒需要更多的自我約束。老師說,她們觀察到,女兒騎自行車下坡時,會放開車閘,似乎對險情缺乏判斷。女兒和我騎車時,總是要求我,按照大人的速度,能騎多快騎多快,不要照顧她。我答應老師,會就此問題和女兒商討。

由於女兒在兩三歲時,表現出隱約的語言天賦,比如會說很長很完整的句子。我心裏一直有所期待。但是,老師說,在德語學習方面,女兒只能算正常水平。她善於句子結構,但是常常用詞不當,單數複數不分,時態不對。但凡第一人稱的自我表達,她都沒有問題,其他人稱則未必。

女兒有自己的解決方案,比如她會用超長的腔調來區別德語的變元音。好在女兒臉頰發育得好,老師說,她怎麼說話都不會流口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