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李峻嶸:聯賽難起死回生 港足升級障礙大

英超霸權、球會缺乏社區基礎、球場太少令職業足球要跟業餘足球共享球場……這些都是香港聯賽難以起死回生的主因。

李峻嶸:聯賽難起死回生 港足升級障礙大
2015年9月8日,香港球迷在港隊對卡塔爾的世界盃外圍賽中為球隊打氣。

去年年底,香港隊在東亞盃外圍賽跟關島互交白卷。雖然無可否認關島近年實力大幅上升,但對習慣了狂勝關島的香港球迷而言,跟關島賽和是香港足運沉淪的又一證明。想不到,不足一年後,香港足球不但由一潭死水變成全城潮流,幾個月前在報章體育版或者網上論壇有關歸化球員是否奪走土生土長球員機會的討論,也變成了對多元香港隊的肯定。

上次香港足球牽動人心時是六年前的東亞運動會。事後就催生了一個叫「鳳凰計劃」的東西。簡單來說,鳳凰計劃是政府額外給予足總的撥款,而撥款的前提是足總要作出多項改革。今次港隊有令人滿意的表現,或許跟這項計劃有點關係。由於有額外撥款之助,港隊能有金判坤做全職教練而且全權負責選拔工作,另有新聘回來的體適能教練池田誠剛助拳。看過近日港隊兩場球賽的球迷相信都會認同金判坤帶領下球員的態度,還有池田帶來的訓練方法,都是球隊有優異表現的主因。

當然,以兩三場球賽的表現來判斷一個公共政策的成效並不合理(如果中國隊的運氣好點的話,可能大家現在又在大罵鳳凰計劃)。事實上,除了希望提升港隊成績外,鳳凰計劃還有多個不同的目的,當中包括完善青訓和教練培訓的工作。我們未必需要以是否能夠提升精英足球水平為檢視這些工作的基礎,但公眾卻大多還是會期望這些工作將來能夠促使香港代表隊和香港聯賽水平提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