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許文昌:A股新熔斷機制 凸顯香港優勢

今次內地可能的新規雖然表面可以保護散戶,但對管理流動資金將構成新干擾……

刊登於 2015-09-09

投資者在北京一間證券公司關注上証综合指數變動。
攝:Jason Lee/REUTERS
投資者在北京一間證券公司關注上証综合指數變動。 攝:Jason Lee/REUTERS

自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G20財長會議提到A股調整「已大致到位」,加上中國證監會周日深夜表態將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和建設市場有機結合,官方對穩定股市的取態是一脈相承,免除持股逾一年免繳利息所得稅措施鼓勵長線投資之外,更甚是在目前股市的漲跌幅限制之內,推出熔斷機制的諮詢,這個措施爭議更大。

所謂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一如其「斷路器」名義,是指用於大幅急跌期間股票或期貨市場的短暫停市安排,1987年全球股市閃崩之後已逐步在美加等地實施,今次三大交易所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的指數熔斷的公開徵求意見通知,將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設立5%和7%的漲跌幅限制,將分別暫停交易30分鐘和暫停交易至收市。

這次「中國特色」的熔斷機制一旦觸發,國債期貨之外所有股票、可轉債、基金和期權交易將會悉數暫停,如果僅以今次下跌幅度的停市門檻而言,與美國標普500指數同類型的7%、13%和20%的三級限制比較,無疑更為保守,而且今次諮詢僅予市場兩周回應時間,希望短期落實推出,維穩金融市場的態度甚為明確。

雙重保險 流動性限制更大

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目前A股有着一成的上下漲跌波幅的停板機制,如果在不更動原有機制之下引入這次諮詢的熔斷機制,變相滬深300指數漲跌7%將導致全日所有主要交易暫停,換句話說連上證、深證等主要指數單日波幅的上下限將基本局限在約莫7%。引入熔斷的安排一方面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變相這個關卡保守的「雙重保險」可能造成更大流動性限制。

當然今年以來A股波動性加劇,牛市的瘋狂暴漲和急挫導致股市指數漲跌幅逾5%的日子不在少數,股市急跌引來風險,8月以來中證監旗下證金公司聯同券商等真金白銀斥資入市已耗資不少,今次引入這樣的保守機制既可變相減少市場單日大幅急挫,也可在交易時段之內給予國家財金機構時間應對傳聞和安排對策。

不過7月A股市場從高位大幅下挫的時間,已經證明高槓杆之下內地漲跌限制和大量股份停牌一度導致內地金融流動性危機近在咫尺,也令港股被中資不問價拋售,這也是當時國務院需要救市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場外配資和場內融資融券規模已大幅下調,內地股市風險有所下降,但如果區區7%波幅已可導致全日停牌,市場未來難免投鼠忌器。

總括而言,今次內地可能的新規雖然表面可以保護散戶,但對管理流動資金將構成新干擾,也會限制機構投資者重倉參與的意欲,比較理想的做法應是通盤考慮目前漲跌幅上下限再施加熔斷。當然這次諮詢,反而凸顯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優勢,長短進出都有較大彈性,或者長遠更確立其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

(許文昌,財經評論員兼節目主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