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馮嘉誠:Bersih 4.0會令大馬變天嗎?

這次運動牽動許多勢力板塊,即使納吉下台,亦可能不會換來「淨選盟」期望的改革效果。

刊登於 2015-09-01

2015年8月30日,「淨選盟」的穆斯林支持者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祈禱。
攝: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2015年8月30日,「淨選盟」的穆斯林支持者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祈禱。 攝: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上周六(8月29日),馬來西亞民間組織「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簡稱「淨選盟」)發動十年來第四次示威遊行,要求捲入貪腐醜聞的首相納吉布(Najib Razak)下台,並提出「潔淨選舉、廉潔政府、異議權利、鞏固議會民主、挽救國家經濟」五大改革訴求,獲得不少民眾響應。雖然大馬政府早前宣布活動違法,但據舉辦單位統計所得,國內參加遊行人數超過30萬(註一),氣勢磅礴,令人關注大馬政局會否出現變天。

這次「淨選盟4.0」出席人數歷來最高(註二),而且目前馬來西亞經濟下滑,令吉被視為今年亞洲地區表現最差勁貨幣之一,反對派把民生問題根源直接推向大馬政府,讓「離地」的政治口號貼近民情,有助刺激參加人數。另一方面,納吉布處理貪腐醜聞手法惹來爭議,執政黨巫統更因此陷入分裂局面。前副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和前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公開指摘納吉布涉貪,後者甚至高調要求首相辭職向公眾問責。這些跡象彷彿告訴外界,壟斷大馬政壇近60年的巫統危在旦夕,政權更迭似乎勢不可擋。

上述效果自然是「淨選盟」及示威人士樂見的,但這次遊行仍有許多結構性問題未曾解決。反對派領袖稍一大意,不但無法鞏固大馬民主,甚至會弄巧反拙把馬來西亞推進更紛亂的局面。

首先,這次「淨選盟」運動只有十分少數的馬來人支持,獨立組織Merdeka Centre在示威前進行民調,結果顯示只有23%馬來人認同這次示威,與華裔的81%與印度裔的51%差距甚大。有新聞報導指出,馬來人質疑由華人主導的「淨選盟」背後動機,擔心多數地位會被取代,威脅己方的族群利益。政府只要善用民間恐懼,游說馬來族群繼續支持巫統施政,隨時可以培育更強盛的反「淨選盟」團體,讓族群矛盾白熱化,政府便可坐享漁翁之利。事實上,早於遊行前已有反「淨選盟」的「紅衫軍」表示有意舉辦反示威活動。倘若這結構問題無法妥善處理,只怕大馬最終會跌入泰國紅、黃衫軍長期對峙內耗的局面。

其次,雖然納吉布下台機會不大,但假使事成,反對派目前仍處於勢力重整階段,執政能力存疑。「民聯」精神領袖安華身陷囹圄,讓反對派群龍無首。無獨有偶,「民聯」前成員馬來西亞伊斯蘭黨最近宣布「退聯」,反對派正式分裂,難以號召馬來裔穆斯林選民加入示威運動,最後反而凸顯出反對派的華人色彩,強化馬來人焦慮,加劇國內族群衝突。這些因素都不利於反對派爭奪民心。

再說,這次運動牽動許多勢力板塊,即使納吉布下台,亦可能不會換來「淨選盟」期望的改革效果。有份推動這次「一馬基金風暴」的馬哈蒂爾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板塊。馬哈蒂爾素來擅於操弄權術,任職首相期間(1981-2003)曾不斷動用國安法打擊黨內政敵與在野黨派,下台後亦積極於幕後扮演「造王者」。有消息指,馬哈蒂爾辛苦經營這一切,都只為兒子清除路障、鞏固家族在巫統內的既得利益。翻查往績,不難發現馬哈蒂爾本人多次被指摘任內大搞朋黨政治,纏上涉貪指控。納吉布下台會否把大馬政治引向民主,還是以黨內鬥爭終結,讓巫統繼續以「亞洲價值」為由,拒絕制度改革?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不同種族須凝聚制度改革的共識

不得不提,行政機關在馬來西亞這種「半威權國家」仍然具備龐大影響力,一方面它控制傳媒、經濟、選舉機器,可以隨時動用武力恫嚇反對者,亦可重新劃分選區確保執政黨勝選,這些優勢成功阻止反對派從體制內作出有效威脅。同一時間,政府有限度開放政體,讓族群滿足於目前利益,不欲挑戰建制。

大馬族群矛盾根深蒂固,國內不同種族必須凝聚對制度改革的共識,駕馭馬來、華、印裔之間的利益衝突與零和遊戲。要從結構上改變馬來西亞的政治文化,卻必須借助「淨選盟」這種社會運動提升國民政治參與,建立共識。若非如此,即使大馬經濟崩潰牽動馬來裔上街示威,最後亦可能釀成種族衝突、暴力收場,讓當地政經局勢陷入更紛亂的境況。

註一:坊間對實際參與人數眾說紛紜,警方估計數字顯示僅有25000人參加,而媒體估計約10萬人參加。執筆之際,「淨選盟」主席瑪麗亞陳表示出席集會者數目已超過30萬。

註二:同上。

(馮嘉誠,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