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ISIS殺人又毀城,兩千年神廟慘遭轟炸

刊登於 2015-08-26

敘利亞古城帕米拉(Palmyra)舊貌。攝: SANA via AP
敘利亞古城帕米拉(Palmyra)舊貌。

擁有兩千年歷史的敘利亞古城帕米拉(Palmyra)剛剛失去「守衛者」、畢生在古城從事考古復修工作的學者哈立德·阿薩德(Khaled Asaad),城內被譽為「沙漠珍珠」的巴爾夏明神廟(Baalshamin)也被「伊斯蘭國」(ISIS)炸毀。自 ISIS 今年5月佔領帕米拉古城後,古城已有兩座建於羅馬時代的神廟和一座建於兩千年前的獅子雕像被毀,而此次被摧毀的巴爾夏明神廟是帕米拉古城最有名、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之一。

據敘利亞古蹟與博物館總幹事 Maamoun Abdulkarim 指,巴爾夏明神廟是在8月23日被炸毀的。ISIS 極端武裝分子將炸藥擺放在神廟各處,然後一次性引爆,神廟內部遭到極嚴重的破壞。巴爾夏明神廟是 ISIS 毀壞的第一座內城建築,此前,ISIS 只對帕米拉古城外圍的文物和古蹟動過手腳。Abdulkarim 表示,ISIS 此前曾說只會破壞城中的雕像而不會破壞建築物。亦有消息指,神廟有可能在一個月前已被炸毀,研究人員正在試圖從帕米拉古城居民口中獲知更多相關細節。

巴爾夏明神廟始建於公元17年,是一座極其重要的歷史建築;巴爾夏明神是敘利亞文明接觸伊斯蘭文化之前的原始神明之一,代表腓尼基的風暴和豐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是呈現東西文明交融的重要古蹟。而其所在的帕米拉古城則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到2世紀,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譴責 ISIS 的行為是「戰爭罪行」,強調巴爾夏明神廟在前伊斯蘭文明中的重要價值,是歷史的象徵。

這種行徑是戰爭罪行,作惡者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Irina Bokova)

早在帕米拉古城陷落之前,ISIS 已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摧毀了好幾座古城,有「沙漠中的龐貝」之稱的杜拉歐羅普斯(Dura-Europos)幾乎被全滅。敘利亞中部卡爾雅它因鎮中心的基督教古蹟馬·埃裏安修道院大部份亦被 ISIS 用推土機剷平。8月21日,ISIS 逼問攻陷帕米拉古城時俘獲的82歲考古學家阿薩德古城文物的下落,被阿薩德拒絕,遂將其斬首。

ISIS 不斷與古蹟文物為敵,一方面是因其教義信奉「打倒偶像」,另一方面是通過在黑市走私和倒賣小型文物來籌集軍費。聯合國安理會已於2015年2月12日通過2199號決議,譴責 ISIS 等極端組織肆意毀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文化遺產,敦促所有成員國採取措施,防止買賣從伊拉克和敘利亞非法流出的文物,但收效甚微。各國目前針對 ISIS 的打擊也主要集中在保護民眾生命安全,在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僅有聯合國安理會的共識與譴責。ISIS 至今仍在中東4000多處歷史古蹟區域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呼籲國際力量關注,對抗 ISIS 的「文化清洗」行為。

5 /11
伊拉克和敘利亞共有11個歷史遺蹟在世界遺產名錄或預備名錄中,目前已有5個落入 ISIS 手中,包括敘利亞的帕米拉古城和阿勒頗古城,以及伊拉克的尼姆魯德古城、亞述古城和哈特拉古城。

聲音

在某種程度上,販賣文物相對容易控制,因爲這意味着他們和外界有溝通。但是單純的破壞就很令人無計可施。

中東問題專家、英國倫敦大學戰爭研究系教授斯普林伯格(Robert Springborg)

失去了歷史和傳統的民族稱不上是一個民族。對敘利亞來說,守衛歷史遺蹟就是守衛這個民族。

敘利亞古蹟保育實驗室前負責人 Amr al-Azm

對 ISIS 來說,破壞歷史是重新想像與建構他們的「國家」地位的一步,每一個被毀掉的遺蹟,每一件被賣掉的文物,對他們來說都意味著新的勝利。

中東問題專家 James Denselow

帕米拉古城

帕米拉(Palmyra)是在敘利亞中部的一個重要的古代城市,位於首都大馬士革東北215公里,幼發拉底河西南120公里處,商隊穿越敘利亞沙漠的重要中轉站,也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帕米拉是該城的希臘語名字,來源於它最初的亞拉姆語名字「塔德莫」(Tadmor),意為「棕櫚樹」。古城中的大部分古蹟都起源於公元1世紀和2世紀,當時這個地區在古羅馬統治之下,當中的主要部分是一條排列著廊柱的巨大街道。現在的廢墟基本上保存了古城的原貌。ISIS 於2015年5月21日起佔領該遺址並開始進行破壞活動。儘管該組織宣稱不會破壞古城的主體建築,但從 BBC 所刊發的影片來看,一些神像及雕塑遭到徹底摧毀。(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CNN路透社澎湃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