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將在今年10月24日的例行聯合婚禮上首度開放同性伴侶參加,並在婚禮後給參加者頒發結婚證書。台灣民法仍規定同性伴侶不能合法登記結婚,因此不論是婚禮還是結婚證書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台北市民政局表示,開放同性伴侶參加婚禮是要支持多元家庭,為同志平權做出努力。
台北市自1973年以來每年都會舉行聯合婚禮,今年10月24日的聯合婚禮已是2015年的第二次。由於聯合婚禮歷來由市長證婚,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亦將成台灣第一位為同性伴侶證婚的市長。台北市民政局局長藍世聰表示,婚姻是與生俱來的權利,台北市支持非傳統形態的多元家庭,希望聯合婚禮能夠讓民眾見證同性伴侶、愛情與多元家庭的真諦。聯合婚禮將於8月24日至28日開放線上及線下報名,新人只要目前單身,其中一方戶籍位於台北市或在台北市就讀、工作,就可以參加。
擁有伴侶與婚姻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為支持非傳統形態的「多元家庭」,民政局選擇往進步的方向前進,以尊重包容、自由平等辦理聯合婚禮活動。
自2013年「多元成家」草案推出後,台灣民間與政府部門對同性伴侶及多元家庭的相關議題多有討論,然而要推動制度性變革卻仍然任重道遠。今年5月20日,台灣高雄市政府開放了「陽光註記」戶政系統,同志伴侶可前往註冊登記,但由於這份登記沒有實際的法律效力,也無法獲得戶口簿登載、住院簽字等權利,被同志群體認為官方此舉「只是安撫心靈而已」,甚至發出「陽光照不進櫃子」的慨嘆。6月17日,台北市民政局也開放同樣的登記,由於有高雄的先例,開放前6天竟無一對同性伴侶前來註冊;直到6月23日社民黨立委參選人呂欣潔同伴侶陳凌帶頭響應,才打破這一尷尬局面 。
台北市民政局於7月2日草擬釋憲申請,希望通過大法官的解釋來釐清現行法律所規定的婚姻必須由一男一女結合是否違憲,目前該申請已函報台灣內政部。8月3日,台灣法務部又在行政院網站推出關於同性婚姻的民意調查,雖然不少網民對民調的一些用詞提出質疑,但結果顯示在11724位投票人中,有66%支持以立法形式給同性戀者「類似婚姻」或「婚姻」關係。
聲音
對很多人來說,結婚是人生最幸福的一天,認定你最寶貝的那個人,甜得惹蟻惹萬千妒忌,你可以有夾道祝福、結婚相、短片、回憶,為什麼別人不可以?
同性婚姻就是基本人權,基本人權就是政府本來就有義務、責任去捍衛、去維護、去倡導的,而不是被動去等待社會自然形成共識。
對異性戀來說,可能同性戀是個話題,但是對同志來說,這不是個話題,這是真實的、每日的、每分每秒的生活。想牽著伴侶的手逛街,想組個家庭,想在動手術之前能有最親近的人簽名同意,想在死掉之後能把遺產留給最在乎的人,這些都是最根本的生活要求,既不是標新立異,也沒有要干擾別人。生活非常麻煩,你我各有辛酸,何苦互相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