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中國公安部在官網發布打擊網絡犯罪的最新進展,指在7月開始實施的「淨網行動」中,公安部截至目前已偵辦超過7400多宗網絡犯罪案件,拘捕逾1.5萬名嫌疑犯罪人。公安部指「淨網行動」為期半年,旨在「堅決打擊危害網絡安全的黑客攻擊破壞活動」和「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網絡盜竊詐騙違法犯罪活動」,以應對目前危害中國互聯網絡安全情況多發的現狀。中國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稱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都在參與中國「網絡安全」的監管。天津爆炸事故後,網信辦已關閉了50家涉嫌「造謠」等的網站。
此次專項行動以嚴厲打擊網絡攻擊破壞、入侵控制網站、網銀木馬盜竊、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爲重點。
公安部公布了此次「淨網」行動的10個「典型案例」,包括非法侵入電腦信息系統、網絡詐騙、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等,還對「違法有害信息集中」的網站、欄目和服務商提供「指導」,令其刪除涉槍涉爆、淫穢色情、網絡賭博等19萬條違法信息,查處6.6萬餘個違法網站和欄目。此前,包括網易、人人網、百度、陌陌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已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的另一次「淨網」行動中被查處。
中國監管「網絡安全」的力度自2014年以來進一步加大。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任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14年初成立後,2015年6月起,公安部下轄的網絡警察在中國50個省市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網警巡查執法」之名正式上線,首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西藏、新疆等敏感地區。公安部今年已刪除約75.8萬條訊息,調查7萬多件網絡罪案。7月,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開了《網絡安全法(草案)》全文,這份草案規定強化網絡實名制,對網絡監測及違反者的處罰做出詳細的規定,最快明年可正式出台。
不少評論認為,中國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網絡安全法》強調「網絡主權」,反映出其在日益活躍的網絡言論與空間中進一步維護國家安全與政權穩定的需要。中國評論人莫之許認為,對網絡的監管將壓縮互聯網空間,甚至會使民間抗爭和異議表達在中國唯一的自由化表達平台上被消除。
中國公安部指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力度打擊網絡犯罪,集中打擊「為違法犯罪活動提供服務」的網絡服務商、代理商、銷售商、廣告商,以及黑客程序的製作者和傳播者。
聲音
剝奪言論自由的危險比言論自由的危險更危險。
在當局眼裏,互聯網是不受直接控制的人群與自由化思想觀念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聚合平台。不僅如此,一旦出現特定的社會條件,對體制的根本質疑廣泛湧現,互聯網也是唯一可能的呈現平台,並可能成為顛覆性社會運動的動員平台。也因此,對於體制來說,互聯網的存在,更像是「萬惡之源」。
網監機關有如思想警察,一方面監察網站內容、網民的電郵、訊息和訪問紀錄,亦會以封網方式例如過濾關鍵字、封鎖IP地址來過濾所謂認為不合法或犯罪的內容。……關鍵詞審查還不夠,還從網絡生態的上游管起,以行政手段牢牢控制提供硬件、軟件、網絡平台的營運者。